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AI+】通过“AI+电力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体系

通过“AI+电力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应用与创新。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概述

“AI+电力能源”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一转型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增强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终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

二、具体技术应用

1. 发电侧
  •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

    • 技术路径: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气象数据、历史发电数据等,预测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功率。
    • 具体实现方式
      • 数据收集:收集气象数据(如风速、风向、光照强度、温度等)、历史发电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等。
      • 模型训练:使用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如LSTM、CNN)等算法,训练预测模型。
      • 模型优化:通过交叉验证、超参数调优等方法,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
      • 应用部署: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发电系统中,实时预测发电功率,优化发电计划。
    • 案例:华为盘古气象大模型,预测精度首次超过传统数值方法,速度提升10000倍以上,能够提供秒级的全球气象预报。
  • 智能发电控制系统

    • 技术路径:通过AI算法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提升发电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 具体实现方式
      • 实时监测:利用传感器和智能仪表,实时监测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 故障预测与诊断: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等,对设备故障进行预测和诊断。
      • 优化控制: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整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优化发电过程。
    • 案例:南方电网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XS-1000D,实现设备的数据智能巡检、状态智能诊断和运维模式变革。
2. 电网侧
  • 智能电力调度系统

    • 技术路径:利用AI算法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优化电力调度,确保电力供需平衡。
    • 具体实现方式
      • 数据采集:采集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
      • 状态监测: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 故障诊断与预警: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GBDT),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
      • 优化调度:根据监测和预测结果,自动调整电力调度策略,优化电网运行。
    • 案例:南方电网调度云超算平台,每秒钟可进行825万亿次浮点运算,节点性能较普通云服务器提升5倍,提高电力决策效率。
  •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

    • 技术路径:利用无人机、机器人、视频监测装置等采集数据,通过AI算法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输电线路的智能巡检和故障定位。
    • 具体实现方式
      • 数据采集:使用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采集输电线路的图像、视频和传感器数据。
      • 图像识别: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检测线路缺陷和故障。
      • 故障定位: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如YOLO、SSD,准确定位故障位置,生成详细的巡检报告。
    • 案例:江苏地区无人机累计巡检45.2万余基,无人机规模化水平同比提升192%,基于前端AI分析的无人机巡检效率是传统巡检效率的20倍以上。
3. 用电侧
  • 智能用电管理系统

    • 技术路径:通过AI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节能建议和优化方案。
    • 具体实现方式
      • 数据采集: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包括用电量、用电时间、用电设备等。
      • 行为分析: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模式。
      • 个性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节能建议和优化方案,帮助用户降低电费支出。
    • 案例:南方电网“AI负荷预测”系统,截至2022年10月,南方五省区96点AI负荷预测年度平均准确率97.4%,较人工预测提升0.6%。
  • 虚拟电厂和微电网

    • 技术路径:利用AI技术将分布式清洁能源、可控负荷和储能系统等资源聚合起来,作为一个“虚拟”的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
    • 具体实现方式
      • 资源聚合:通过智能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式能源、负荷和储能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电厂。
      • 智能调度:使用AI算法,根据实时的发电量、用电量和电价信息,优化虚拟电厂的运行策略,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
      • 市场交易: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虚拟电厂与电力市场的自动交易,提高市场效率。
    • 案例:虚拟电厂(VPP)是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将电网中分布式清洁能源、可控负荷和储能系统等资源聚合起来作为一个“虚拟”的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

三、技术底座

  • 数据采集与管理

    • 技术路径:建立全面的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储。
    • 具体实现方式
      • 传感器网络:在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变电站、用户端等部署大量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
      • 数据存储: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湖技术,存储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通过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技术,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 计算平台

    • 技术路径:构建强大的计算平台,支持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 具体实现方式
      • GPU加速:使用GPU加速计算,提高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
      • 云计算: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弹性计算和资源共享。
      • 边缘计算:在设备端和网络边缘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 AI模型与算法

    • 技术路径:开发和优化各种AI模型和算法,提升模型的性能和准确性。
    • 具体实现方式
      • 深度学习框架:使用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开发和训练AI模型。
      • 模型优化:通过超参数调优、模型剪枝、量化等技术,优化模型的性能。
      • 算法创新:结合电力行业的特点,开发新的AI算法,如时间序列预测、图像识别、故障诊断等。

四、应用场景

  • 电网规划

    • 技术路径:利用AI技术对电网进行“问诊把脉”,辅助业务人员实现重过载问题的精准诊断并及时“对症下药”。
    • 具体实现方式
      • 数据采集:收集电网的运行数据,包括设备负载、电压、电流等。
      • 故障诊断: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
      • 优化建议:根据诊断结果,生成优化建议,如设备扩容、线路改造等。
    • 案例:国网福建电力规划人员吴恺琳介绍,单次诊断工作可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全省每年预估可节约诊断工作1500人·天。
  • 电网运维

    • 技术路径:利用AI技术给主设备进行“智慧体检”,自动生成精准的设备“体检报告”。
    • 具体实现方式
      • 数据采集:采集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振动等。
      • 故障诊断: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诊断。
      • 报告生成:根据诊断结果,自动生成设备“体检报告”,提供详细的故障信息和维修建议。
    • 案例:国网山东电力运维人员孙慧介绍,光明电力大模型目前已学习了2000多项故障案例,具备13项常见“疾病”的诊断能力,过去组织设备研发、试验测试和运维检修联合专家团队到现场评估,至少要一周,现在只要点下鼠标很快就能得到诊断结论。
  • 电网运行

    • 技术路径:利用AI技术让调度运行更精准、电力供应更可靠。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lashOut/article/details/145147868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