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补充】第二弹---深度解析布隆过滤器与海量数据处理策略
✨个人主页: 熬夜学编程的小林
💗系列专栏: 【C语言详解】 【数据结构详解】【C++详解】
目录
1、布隆过滤器
1.1、什么是布隆过滤器
- 有⼀些场景下面,有大量数据需要判断是否存在,而这些数据不是整形,那么位图就不能使用了,使用红黑树/哈希表等内存空间可能不够。这些场景就需要布隆过滤器来解决。
- 布隆过滤器是由布隆(Burton Howard Bloom)在1970年提出的 ⼀种紧凑型的、比较巧妙的概率型数据结构,特点是高效地插入和查询,可以用来告诉你 “某样东西⼀定不存在或者可能存在”,它是用多个哈希函数,将⼀个数据映射到位图结构中。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查询效率,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 布隆过滤器的思路就是把key先映射转成哈希整型值,再映射⼀个位,如果只映射⼀个位的话,冲突率会比较多,所以可以通过多个哈希函数映射多个位,降低冲突率。
- 布隆过滤器这里跟哈希表不⼀样,它无法解决哈希冲突的,因为他压根就不存储这个值,只标记映射的位。它的思路是尽可能降低哈希冲突。判断⼀个值key在是不准确的,判断⼀个值key不在是准确的。
1.2、布隆过滤器器误判率推导
推导过程:
- 说明:这个比较复杂,涉及概率论、极限、对数运算,求导函数等知识,有兴趣且数学功底比较好的可以看细看⼀下,其他uu们记⼀下结论即可!
假设
- m:布隆过滤器的bit长度。
- n:插入过滤器的元素个数。
- k:哈希函数的个数。
布隆过滤器哈希函数等条件下某个位设置为1的概率:
布隆过滤器哈希函数等条件下某个位设置不为1的概率:
在经过k次哈希后,某个位置依旧不为1的概率:
根据极限公式:
添加n个元素某个位置不置为1的概率:
添加n个元素某个位置置为1的概率:
查询⼀个元素,k次hash后误判的概率为都命中1的概率:
结论:
布隆过滤器的误判率为:
由误判率公式可知,在k⼀定的情况下,当n增加时,误判率增加,m增加时,误判率减少。
在m和n⼀定,在对误判率公式求导,误判率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可以得到hash函数个数: k = 时误判率最低。
期望的误判率p和插入数据个数n确定的情况下,再把上面的公式带入误判率公式可以得到,通过期望的误判率和插入数据个数n得到bit长度:
1.3、布隆过滤器代码实现
1.3.1、基本结构
布隆过滤器底层还是需要使用位图来实现,因此我们此处用我们自己实现的位图结构,再加一个静态常量表示位图大小。成员函数包括设置标记位和判断标记位。
template <size_t N, // 插入布隆过滤器的元素数量
size_t X = 5, // 每个元素在布隆过滤器中位图中使用的哈希函数的数量
class K = std::string, // 布隆过滤器可以处理的元素类型
class Hash1 = HashFuncBKDR,
class Hash2 = HashFuncAP,
class Hash3 = HashFuncDJB>
class BloomFilter
{
public:
void Set(const K& key);
// 判断key是否在位图结构中,判断不在准
bool Test(const K& key);
private:
static const size_t M = N * X;
lin::bitset<M> _bs;
};
1.3.2、Set
Set函数根据提供的哈希函数将计算得到的bit位设置进位图结构中。
void Set(const K& key)
{
size_t hash1 = Hash1()(key) % M;
size_t hash2 = Hash2()(key) % M;
size_t hash3 = Hash3()(key) % M;
_bs.set(hash1);
_bs.set(hash2);
_bs.set(hash3);
}
- 注意:此处只实现了三个哈希函数,个数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提供。
1.3.3、Test
Test函数判断该key值是否在位图结构中,判断不在准,但是判断在不准。
// 判断key是否在位图结构中,判断不在准
bool Test(const K& key)
{
size_t hash1 = Hash1()(key) % M;
if (!_bs.test(hash1))
{
return false;
}
size_t hash2 = Hash2()(key) % M;
if (!_bs.test(hash2))
{
return false;
}
size_t hash3 = Hash3()(key) % M;
if (!_bs.test(hash3))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可能存在误判
}
1.3.4、哈希函数实现
struct HashFuncBKDR
{
// 本算法由于在Brian Kernighan与Dennis Ritchie的《The CProgramming Language》
// 一书被展示而得名,是一种简单快捷的hash算法,也是Java目前采用的字符串的Hash算法累乘因子为31。
size_t operator()(const std::string& s)
{
size_t hash = 0;
for (auto ch : s)
{
hash *= 31;
hash += ch;
}
return hash;
}
};
struct HashFuncAP
{
// 由Arash Partow发明的一种hash算法。
size_t operator()(const std::string& s)
{
size_t hash = 0;
for (size_t i = 0; i < s.size(); i++)
{
if ((i & 1) == 0) // 偶数位字符
{
hash ^= ((hash << 7) ^ (s[i]) ^ (hash >> 3));
}
else // 奇数位字符
{
hash ^= (~((hash << 11) ^ (s[i]) ^ (hash >> 5)));
}
}
return hash;
}
};
struct HashFuncDJB
{
// 由Daniel J. Bernstein教授发明的一种hash算法。
size_t operator()(const std::string& s)
{
size_t hash = 5381;
for (auto ch : s)
{
hash = hash * 33 ^ ch;
}
return hash;
}
};
1.3.5、普通测试
创建一个布隆过滤器对象,将字符串设置进该对象,判断是否出现过。
void TestBloomFilter1()
{
BloomFilter<10> bf;
bf.Set("猪八戒");
bf.Set("孙悟空");
bf.Set("唐僧");
cout << bf.Test("猪八戒") << endl;
cout << bf.Test("孙悟空") << endl;
cout << bf.Test("唐僧") << endl;
cout << bf.Test("沙僧") << endl;
cout << bf.Test("猪八戒1") << endl;
cout << bf.Test("猪戒八") << endl;
}
1.3.6、 误判率测试
误判率测试我们需要做一个对比实验,一个是使用公式计算的误判率,一个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的误判率。
公式计算的误判率:
// 获取公式计算出的误判率
double getFalseProbability()
{
double p = pow((1.0 - pow(2.71, -3.0 / X)), 3.0);
return p;
}
实际情况计算误判率:
1、相似字符串集:前缀一样,但是后缀不一样,误判率 = 误判的元素个数 / 总个数
2、不相似字符串集:前缀和后缀都不一样,误判率 = 误判的元素个数 / 总个数
void TestBloomFilter2()
{
srand((unsigned int)time(0));
const size_t N = 10000;
BloomFilter<N> bf;
//BloomFilter<N, 3> bf;
//BloomFilter<N, 10> bf;
std::vector<std::string> v1;
//std::string url = "https://www.cnblogs.com/-clq/archive/2012/05/31/2528153.html";
//std::string url = "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1&rsv_idx=1&tn=65081411_1_oem_dg&wd=ln2&fenlei=256&rsv_pq=0x8d9962630072789f&rsv_t=ceda1rulSdBxDLjBdX4484KaopD%2BzBFgV1uZn4271RV0PonRFJm0i5xAJ%2FDo&rqlang=en&rsv_enter=1&rsv_dl=ib&rsv_sug3=3&rsv_sug1=2&rsv_sug7=100&rsv_sug2=0&rsv_btype=i&inputT=330&rsv_sug4=2535";
std::string url = "猪八戒";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v1.push_back(url + std::to_string(i));
}
for (auto& str : v1)
{
bf.Set(str);
}
// v2跟v1是相似字符串集(前缀一样),但是后缀不一样
v1.clear();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std::string urlstr = url;
urlstr += std::to_string(9999999 + i);
v1.push_back(urlstr);
}
size_t n2 = 0;
for (auto& str : v1)
{
if (bf.Test(str)) // 误判
{
++n2;
}
}
cout << "相似字符串误判率:" << (double)n2 / (double)N << endl;
// 不相似字符串集 前缀后缀都不一样
v1.clear();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string url = "zhihu.com";
string url = "孙悟空";
url += std::to_string(i + rand());
v1.push_back(url);
}
size_t n3 = 0;
for (auto& str : v1)
{
if (bf.Test(str))
{
++n3;
}
}
cout << "不相似字符串误判率:" << (double)n3 / (double)N << endl;
cout << "公式计算出的误判率:" << bf.getFalseProbability() << endl;
}
- 注意:测试代码可以是上面注释的任何一种可能,此处暂时使用上面的源代码进行测试!
1.4、布隆过滤器删除问题
布隆过滤器默认是不支持删除的,因为比如"猪八戒“和”孙悟空“都映射在布隆过滤器中,他们映射的位有⼀个位是共同映射的(冲突的),如果我们把孙悟空删掉,那么再去查找“猪八戒”会查找不到,因为那么“猪八戒”间接被删掉了。
解决方案:可以考虑计数标记的方式,⼀个位置用多个位标记,记录映射这个位的计数值,删除时,仅仅减减计数,那么就可以某种程度支持删除。但是这个方案也有缺陷,如果⼀个值不在布隆过滤器中,我们去删除,减减了映射位的计数,那么会影响已存在的值,也就是说,⼀个确定存在的值,可能会变成不存在,这⾥就很坑。当然也有人提出,我们可以考虑计数方式支持删除,但是定期重建⼀下布隆过滤器,这样也是⼀种思路。
1.5、布隆过滤器的应用
首先我们分析⼀下布隆过滤器的优缺点:
- 优点:效率高,节省空间,相比位图,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标记过滤
- 缺点:存在误判(在是不准确的,不在是准确的),不好支持删除
布隆过滤器在实际中的⼀些应用:
- 爬虫系统中URL去重:
- 在爬虫系统中,为了避免重复爬取相同的URL,可以使用布隆过滤器来进行URL去重。爬取到的URL可以通过布隆过滤器进行判断,已经存在的URL则可以直接忽略,避免重复的网络请求和数据处理。
- 垃圾邮件过滤:
- 在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中,布隆过滤器可以⽤来判断邮件是否是垃圾邮件。系统可以将已知的垃圾邮件的特征信息存储在布隆过滤器中,当新的邮件到达时,可以通过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是否为垃圾邮件,从而提高过滤的效率。
- 预防缓存穿透:
- 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布隆过滤器可以用来解决缓存穿透的问题。缓存穿透是指恶意用户请求⼀个不存在的数据,导致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造成数据库压力过大。布隆过滤器可以先判断请求的数据是否存在于布隆过滤器中,如果不存在,直接返回不存在,避免对数据库的无效查询。
- 对数据库查询提效:
- 在数据库中,布隆过滤器可以用来加速查询操作。例如:⼀个app要快速判断⼀个电话号码是否注册过,可以使用布隆过滤器来判断⼀个用户电话号码是否存在于表中,如果不存在,可以直接返回不存在,避免对数据库进行无用的查询操作。如果在,再去数据库查询进行二次确认。
2、海量数据处理问题
1、10亿个整数里面求最大的前100个
经典topk问题,用堆解决,这个我们数据结构初阶堆章的应用具体讲解过。
2、给两个文件,分别有100亿个query,我们只有1G内存,如何找到两个文件交集?
分析:假设平均每个query字符串50byte,100亿个query就是5000亿byte,约等于500G(1G 约等于10亿多Byte)
哈希表/红黑树等数据结构肯定是无能为力的。
解决方案1:这个首先可以用布隆过滤器解决,⼀个文件中的query放进布隆过滤器,另⼀个文件依次查找,在的就是交集,问题就是找到交集不够准确,因为在的值可能是误判的,但是交集⼀定被找到了。
解决方案2:
- 哈希切分,首先内存的访问速度远大于硬盘,大文件放到内存搞不定,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切分为小文件,再放进内存处理。
- 但是不要平均切分,因为平均切分以后,每个小文件都需要依次暴力处理,效率还是太低了。
- 可以利用哈希切分,依次读取文件中query,i = HashFunc(query)%N,N为准备切分多少份小文件,N取决于切成多少份,内存能放下,query放进第i号小文件,这样A和B中相同的query算出的hash值 i 是⼀样的,相同的query就进入的编号相同的小文件就可以编号相同的文件直接找交集,不用交叉找,效率就提升了。
- 本质是相同的query在哈希切分过程中,⼀定进入的同⼀个小文件Ai和Bi,不可能出现A中的的query进入Ai,但是B中的相同query进入了和Bj的情况,所以对Ai和Bi进行求交集即可,不需要Ai和Bj求交集。(本段表述中i和j是不同的整数)
- 哈希切分的问题就是每个小文件不是均匀切分的,可能会导致某个小文件很大内存放不下。我们细细分析⼀下某个小文件很大有两种情况:
- 1.这个小文件中大部分是同⼀个query。
- 2.这个小文件是有很多的不同query构成,本质是这些query冲突了。
- 针对情况1,其实放到内存的set中是可以放下的,因为set是去重的。
- 针对情况2,需要换个哈希函数继续⼆次哈希切分。所以我们遇到大于1G小文件,可以继续读到set中找交集,若set insert时抛出了异常(set插⼊数据抛异常只可能是申请内存失败了,不会有其他情况),那么就说明内存放不下是情况2,换个哈希函数进⾏⼆次哈希切分后再对应找交集。
3、给⼀个超过100G大小的log file, log中存着ip地址, 设计算法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ip地址?查找出现次数前10的ip地址
本题的思路跟上题完全类似,依次读取文件A中ip,i = HashFunc(ip)%500,ip放进Ai号小文件,然后依次用map<string, int>对每个Ai小文件统计ip次数,同时求出现次数最多的ip或者topkip。本质是相同的ip在哈希切分过程中,⼀定进入的同⼀个小文件Ai,不可能出现同⼀个ip进入Ai和Aj的情况,所以对Ai进行统计次数就是准确的ip次数。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2201_75584283/article/details/141576029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