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嘿马机器学习(科学计算库)第11篇:Pandas,学习目标【附代码文档】
本教程的知识点为:机器学习(常用科学计算库的使用)基础定位 机器学习概述 机器学习概述 1.5 机器学习算法分类 1 监督学习 机器学习概述 1.7 Azure机器学习模型搭建实验 Azure平台简介 Matplotlib 3.2 基础绘图功能 — 以折线图为例 1 完善原始折线图 — 给图形添加辅助功能 Matplotlib 3.3 常见图形绘制 1 常见图形种类及意义 Numpy 4.2 N维数组-ndarray 1 ndarray的属性 Numpy 4.4 ndarray运算 问题 Pandas 5.1Pandas介绍 1 Pandas介绍 Pandas 5.3 基本数据操作 1 索引操作 Pandas 5.6 文件读取与存储 1 CSV Pandas 5.8 高级处理-数据离散化 1 为什么要离散化 Pandas 5.12 案例 1 需求
完整笔记资料代码:https://gitee.com/yinuo112/AI/tree/master/机器学习/嘿马机器学习(科学计算库)/note.md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取哦~
全套教程部分目录:
部分文件图片:
Pandas
学习目标
- 了解Numpy与Pandas的不同
- 说明Pandas的Series与Dataframe两种结构的区别
- 了解Pandas的MultiIndex与panel结构
- 应用Pandas实现基本数据操作
- 应用Pandas实现数据的合并
- 应用crosstab和pivot_table实现交叉表与透视表
- 应用groupby和聚合函数实现数据的分组与聚合
- 了解Pandas的plot画图功能
- 应用Pandas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存储
5.8 高级处理-数据离散化
学习目标
-
目标
-
应用cut、qcut实现数据的区间分组
- 应用get_dummies实现数据的one-hot编码
1 为什么要离散化
连续属性离散化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数据结构,数据离散化技术可以用来减少给定连续属性值的个数。离散化方法经常作为数据挖掘的工具。
2 什么是数据的离散化
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就是在连续属性的值域上,将值域划分为若干个离散的区间,最后用不同的符号或整数 值代表落在每个子区间中的属性值。
离散化有很多种方法,这使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去操作
- 原始人的身高数据:165,174,160,180,159,163,192,184
- 假设按照身高分几个区间段:150~165, 165~180,180~195
这样我们将数据分到了三个区间段,我可以对应的标记为矮、中、高三个类别,最终要处理成一个"哑变量"矩阵
3 股票的涨跌幅离散化
我们对股票每日的"p_change"进行离散化
3.1 读取股票的数据
先读取股票的数据,筛选出p_change数据
data = pd.read_csv("./data/stock_day.csv")
p_change= data['p_change']
3.2 将股票涨跌幅数据进行分组
使用的工具:
-
pd.qcut(data, q):
-
对数据进行分组将数据分组,一般会与value_counts搭配使用,统计每组的个数
-
series.value_counts():统计分组次数
# 自行分组
qcut = pd.qcut(p_change, 10)
# 计算分到每个组数据个数
qcut.value_counts()
自定义区间分组:
- pd.cut(data, bins)
# 自己指定分组区间
bins = [-100, -7, -5, -3, 0, 3, 5, 7, 100]
p_counts = pd.cut(p_change, bins)
3.3 股票涨跌幅分组数据变成one-hot编码
- 什么是one-hot编码
把每个类别生成一个布尔列,这些列中只有一列可以为这个样本取值为1.其又被称为独热编码。
把下图中左边的表格转化为使用右边形式进行表示:
-
pandas.get_dummies(data, prefix=None)
-
data:array-like, Series, or DataFrame
-
prefix:分组名字
# 得出one-hot编码矩阵
dummies = pd.get_dummies(p_counts, prefix="rise")
4 小结
-
数据离散化【知道】
-
可以用来减少给定连续属性值的个数
-
在连续属性的值域上,将值域划分为若干个离散的区间,最后用不同的符号或整数值代表落在每个子区间中的属性值。
-
qcut、cut实现数据分组【知道】
-
qcut:大致分为相同的几组
-
cut:自定义分组区间
-
get_dummies实现哑变量矩阵【知道】
5.9 高级处理-合并
学习目标
-
目标
-
应用pd.concat实现数据的合并
- 应用pd.merge实现数据的合并
如果你的数据由多张表组成,那么有时候需要将不同的内容合并在一起分析
1 pd.concat实现数据合并
-
pd.concat([data1, data2], axis=1)
-
按照行或列进行合并,axis=0为列索引,axis=1为行索引
比如我们将刚才处理好的one-hot编码与原数据合并
# 按照行索引进行
pd.concat([data, dummies], axis=1)
2 pd.merge
-
pd.merge(left, right, how='inner', on=None)
-
可以指定按照两组数据的共同键值对合并或者左右各自
left
: DataFrameright
: 另一个DataFrameon
: 指定的共同键- how:按照什么方式连接
Merge method | SQL Join Name | Description |
---|---|---|
left | LEFT OUTER JOIN | Use keys from left frame only |
right | RIGHT OUTER JOIN | Use keys from right frame only |
outer | FULL OUTER JOIN | Use union of keys from both frames |
inner | INNER JOIN | Use intersection of keys from both frames |
2.1 pd.merge合并
left = pd.DataFrame({'key1': ['K0', 'K0', 'K1', 'K2'],
'key2': ['K0', 'K1', 'K0', 'K1'],
'A': ['A0', 'A1', 'A2', 'A3'],
'B': ['B0', 'B1', 'B2', 'B3']})
right = pd.DataFrame({'key1': ['K0', 'K1', 'K1', 'K2'],
'key2': ['K0', 'K0', 'K0', 'K0'],
'C': ['C0', 'C1', 'C2', 'C3'],
'D': ['D0', 'D1', 'D2', 'D3']})
# 默认内连接
result = pd.merge(left, right, on=['key1', 'key2'])
- 左连接
result = pd.merge(left, right, how='left', on=['key1', 'key2'])
- 右连接
result = pd.merge(left, right, how='right', on=['key1', 'key2'])
- 外链接
result = pd.merge(left, right, how='outer', on=['key1', 'key2'])
3 总结
- pd.concat([数据1, 数据2], axis=**)【知道】
-
pd.merge(left, right, how=, on=)【知道】
-
how -- 以何种方式连接
- on -- 连接的键的依据是哪几个
5.10 高级处理-交叉表与透视表
学习目标
-
目标
-
应用crosstab和pivot_table实现交叉表与透视表
1 交叉表与透视表什么作用
探究股票的涨跌与星期几有关?
以下图当中表示,week代表星期几,1,0代表这一天股票的涨跌幅是好还是坏,里面的数据代表比例
可以理解为所有时间为星期一等等的数据当中涨跌幅好坏的比例
- 交叉表:交叉表用于计算一列数据对于另外一列数据的分组个数(用于统计分组频率的特殊透视表)
-
pd.crosstab(value1, value2)
-
透视表:透视表是将原有的DataFrame的列分别作为行索引和列索引,然后对指定的列应用聚集函数
-
data.pivot_table()
-
- DataFrame.pivot_table([], index=[])
2 案例分析
2.1 数据准备
- 准备两列数据,星期数据以及涨跌幅是好是坏数据
- 进行交叉表计算
# 寻找星期几跟股票张得的关系
# 1、先把对应的日期找到星期几
date = pd.to_datetime(data.index).weekday
data['week'] = date
# 2、假如把p_change按照大小去分个类0为界限
data['posi_neg'] = np.where(data['p_change'] > 0, 1, 0)
# 通过交叉表找寻两列数据的关系
count = pd.crosstab(data['week'], data['posi_neg'])
但是我们看到count只是每个星期日子的好坏天数,并没有得到比例,该怎么去做?
- 对于每个星期一等的总天数求和,运用除法运算求出比例
# 算数运算,先求和
sum = count.sum(axis=1).astype(np.float32)
# 进行相除操作,得出比例
pro = count.div(sum, axis=0)
2.2 查看效果
使用plot画出这个比例,使用stacked的柱状图
pro.plot(kind='bar', stacked=True)
plt.show()
2.3 使用pivot_table(透视表)实现
使用透视表,刚才的过程更加简单
# 通过透视表,将整个过程变成更简单一些
data.pivot_table(['posi_neg'], index='week')
3 小结
-
交叉表与透视表的作用【知道】
-
交叉表:计算一列数据对于另外一列数据的分组个数
- 透视表:指定某一列对另一列的关系
5.11 高级处理-分组与聚合
学习目标
-
目标
-
应用groupby和聚合函数实现数据的分组与聚合
分组与聚合通常是分析数据的一种方式,通常与一些统计函数一起使用,查看数据的分组情况
想一想其实刚才的交叉表与透视表也有分组的功能,所以算是分组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他们主要是计算次数或者计算比例!!看其中的效果:
1 什么分组与聚合
2 分组API
-
DataFrame.groupby(key, as_index=False)
-
key:分组的列数据,可以多个
-
案例:不同颜色的不同笔的价格数据
col =pd.DataFrame({'color': ['white','red','green','red','green'], 'object': ['pen','pencil','pencil','ashtray','pen'],'price1':[5.56,4.20,1.30,0.56,2.75],'price2':[4.75,4.12,1.60,0.75,3.15]})
color object price1 price2
0 white pen 5.56 4.75
1 red pencil 4.20 4.12
2 green pencil 1.30 1.60
3 red ashtray 0.56 0.75
4 green pen 2.75 3.15
- 进行分组,对颜色分组,price进行聚合
# 分组,求平均值
col.groupby(['color'])['price1'].mean()
col['price1'].groupby(col['color']).mean()
color
green 2.025
red 2.380
white 5.560
Name: price1, dtype: float64
# 分组,数据的结构不变
col.groupby(['color'], as_index=False)['price1'].mean()
color price1
0 green 2.025
1 red 2.380
2 white 5.560
3 星巴克零售店铺数据
现在我们有一组关于全球星巴克店铺的统计数据,如果我想知道美国的星巴克数量和中国的哪个多,或者我想知道中国每个省份星巴克的数量的情况,那么应该怎么办?
数据来源:[
3.1 数据获取
从文件中读取星巴克店铺数据
# 导入星巴克店的数据
starbucks = pd.read_csv("./data/starbucks/directory.csv")
3.2 进行分组聚合
# 按照国家分组,求出每个国家的星巴克零售店数量
count = starbucks.groupby(['Country']).count()
画图显示结果
count['Brand'].plot(kind='bar', figsize=(20, 8))
plt.show()
假设我们加入省市一起进行分组
# 设置多个索引,set_index()
starbucks.groupby(['Country', 'State/Province']).count()
仔细观察这个结构,与我们前面讲的哪个结构类似??
与前面的MultiIndex结构类似
4 小结
-
groupby进行数据的分组【知道】
-
pandas中,抛开聚合谈分组,无意义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72919230/article/details/145255797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