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kafka-clients之生产者发送流程

背景:kafka-clients-3.0.1.jar

重要配置

  1.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MAX_BLOCK_MS_CONFIG
  2.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BUFFER_MEMORY_CONFIG
  3.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DELIVERY_TIMEOUT_MS_CONFIG
  4. org.apache.kafka.clients.CommonClientConfigs#RETRIES_CONFIG
  5. org.apache.kafka.clients.CommonClientConfigs#RETRY_BACKOFF_MS_CONFIG
  6.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MAX_IN_FLIGHT_REQUESTS_PER_CONNECTION
  7.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ACKS_CONFIG
  8.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BATCH_SIZE_CONFIG

配置介绍

这些配置是Kafka官方客户端用于生产者配置的重要参数,下面详细介绍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1. **MAX_BLOCK_MS_CONFIG**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MAX_BLOCK_MS_CONFIG)
    • 功能:设置生产者在发送请求被阻塞的最长时间(毫秒)。当缓冲区满时,若调用send()方法的请求超出该时间仍未释放缓冲区空间,生产者会抛出TimeoutException
    • 默认值:60,000 ms(1分钟)
    • 用途:用于避免发送超时的问题,确保资源在合理的时间内被释放。
  2. **BUFFER_MEMORY_CONFIG**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BUFFER_MEMORY_CONFIG)
    • 功能:设置生产者可用的内存缓冲区大小(字节)。用于临时存放要发送的消息,等待被分批发送到服务器。
    • 默认值:32 MB
    • 用途:可以调节生产者的内存使用量,确保缓冲区不会因占用过多内存而影响系统性能。
  3. **DELIVERY_TIMEOUT_MS_CONFIG**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DELIVERY_TIMEOUT_MS_CONFIG)
    • 功能:设定消息从发送到接收到ack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毫秒),超过此时间的消息将被认为发送失败。
    • 默认值:120,000 ms(2分钟)
    • 用途:提供对消息最终交付延迟的控制,特别是对于可能因重试等导致的发送延迟提供一个超时限制。
  4. **RETRIES_CONFIG** (org.apache.kafka.clients.CommonClientConfigs#RETRIES_CONFIG)
    • 功能:设置生产者重试发送失败请求的次数。
    • 默认值:2147483647(等效于无限制的重试)
    • 用途:在网络或服务器不稳定的情况下增加消息的成功率,但要注意如果和MAX_IN_FLIGHT_REQUESTS_PER_CONNECTION配置不当,可能导致消息乱序。
  5. **RETRY_BACKOFF_MS_CONFIG** (org.apache.kafka.clients.CommonClientConfigs#RETRY_BACKOFF_MS_CONFIG)
    • 功能:设置重试间隔(毫秒),用于控制每次重试之间的等待时间。
    • 默认值:100 ms
    • 用途:适当的等待时间可以避免持续频繁地重试,避免加剧服务器负载或网络阻塞。
  6. **MAX_IN_FLIGHT_REQUESTS_PER_CONNECTION**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MAX_IN_FLIGHT_REQUESTS_PER_CONNECTION)
    • 功能:设置每个连接中未完成请求的最大数量。
    • 默认值:5
    • 用途:可以限制客户端同时发送请求的数量,有助于在重试时避免消息乱序的问题。
  7. **ACKS_CONFIG**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ACKS_CONFIG)
    • 功能:控制生产者发送数据后是否需要等待broker的确认,以及确认级别(如acks=0acks=1acks=all)。
    • 默认值:1
    • 用途:设置此参数可以控制可靠性,acks=all可确保所有副本成功写入数据,而acks=0则提供最低的延迟。
    • **acks=0**
      • 含义:生产者在发送消息后不等待任何确认(ack),就会认为消息已发送成功。
      • 优点:具有最低的延迟,因为生产者不等待任何确认。
      • 缺点:消息可能会丢失,因为生产者不关心消息是否到达服务器,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极低的场景。
    • **acks=1**
      • 含义:生产者在收到主副本的确认后认为消息发送成功,并继续发送下一条消息。
      • 优点:在延迟和可靠性之间取得平衡;主副本成功写入后返回确认,减少了等待时间。
      • 缺点:如果主副本成功写入但发生故障,其他副本尚未同步完成,消息可能会丢失。
    • **acks=all**(或acks=-1
      • 含义:生产者等待所有同步副本都写入成功后,才认为消息发送成功。
      • 优点:提供最高的可靠性,确保消息不会丢失(只要至少有一个同步副本可用)。
      • 缺点:会增加延迟,因为需要等待所有同步副本都写入成功后才返回确认,适合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场景。
  8. **BATCH_SIZE_CONFIG**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BATCH_SIZE_CONFIG)
    • 功能:设置每批次数据的大小(字节)。生产者将消息分成小批次发送,每批次最大大小为BATCH_SIZE_CONFIG
    • 默认值:16 KB
    • 用途:通过将消息分批次处理,可以提高吞吐量,但如果批次过大会增加延迟,过小则会降低吞吐量。

发送流程

Q&A

java.nio.ByteBuffer#clear方法会释放内存吗?

java.nio.ByteBuffer#clear()方法不会释放内存。调用clear()时,只是将缓冲区的位置指针重置为0,并将限制(limit)设置为缓冲区的容量(capacity),以便重新写入数据。

clear()的具体作用

  • clear()并不会修改缓冲区的内容或释放内存;
  • 它只是在逻辑上准备缓冲区重新被写入,通过重置位置和限制,标记缓冲区为空(尽管原来的数据依然存在,直到被新数据覆盖)。

释放 ByteBuffer 内存

要释放 ByteBuffer 占用的内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式:

  1. 使用堆外内存的**DirectByteBuffer**
    • 如果是通过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 创建的直接缓冲区,可以通过显式调用 sun.misc.Cleaner 类的 clean() 方法进行释放(如果JVM允许,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跨平台兼容性)。即:sun.misc.Unsafe#invokeCleaner
    • 通常情况下,JVM的垃圾回收器会在合适的时机自动回收直接缓冲区的内存,尽管它不会立即生效。
  2. 在堆内存中通过GC回收
    • 普通的 ByteBuffer.allocate() 分配的缓冲区内存位于堆内,会在垃圾回收时被回收。
    • 当没有引用指向该 ByteBuffer 实例时,JVM 会自动回收其内存。

为什么BigBatch切分后的小批次没有清理缓冲区?

Kafka客户端在处理大批次切分时确实会通过 ByteBuffer.allocate 来为每个小批次分配新的内存,但在实际实现中,切分后的小批次 MemoryRecords 可能没有被立即回收。这与Kafka的批次内存管理机制和缓冲池策略有关。

切分批次后未立即回收的原因

切分后的批次在 Kafka 客户端中不会立即回收内存,主要原因是 Kafka 内部的批次和缓冲区管理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批次生命周期管理
    • Kafka客户端使用 MemoryRecords 表示消息批次,每个批次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通常是在消息被成功发送或发送失败时释放。
    • 切分后的小批次可能会被重新入队,以便在未来重试发送。Kafka为了保证切分批次在重试场景下仍能正常使用,不会在切分后立即释放每个 ByteBuffer 实例。
  2. 缓冲区的再利用
    • Kafka客户端有自己的缓冲区池(BufferPool),但并不管理切分批次产生的小批次缓冲区的回收。每个小批次的 ByteBuffer 通过 allocate 方法分配,超出池管理范围,所以不会被自动复用。
    • 这些小批次在发送完成或超时后,Kafka的代码中没有显式触发其回收。
  3. 垃圾回收的作用
    • 切分批次的 ByteBuffer 内存最终依赖于Java的垃圾回收来释放。在Java中,当没有引用指向这些切分的 ByteBuffer 对象时,垃圾回收器会最终释放它们,但这不是即时生效的。

可能的优化

如果频繁发生批次切分导致较多的内存占用,可以考虑以下优化:

  • 调整**max.request.size**:适当增大每次请求的最大字节数,避免批次被切分。
  • 适配**batch.size**:合理设定批次大小,使每次生成的批次尽量贴近请求大小,减少切分。
  • 延迟设置(**linger.ms**:延长批次缓冲时间,减少批次切分的频率。
  • 监控与垃圾回收:确保JVM对这些未引用的 ByteBuffer 进行及时回收。

这种机制在批次切分的场景下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内存驻留,但合理配置Kafka参数可以降低这种情况的频率。

kafka会对BufferPool中的ByteBuffer主动调用clear,既然并不会回收内存,那么清理的意义是什么?

Kafka中的BufferPoolByteBuffer 调用 clear() 方法的意义不在于释放内存,而是为了复用缓冲区的空间,以便高效管理内存和优化性能。调用 clear() 可以在保留内存分配的前提下,重置缓冲区的状态,使其可以再次用于新的数据写入。

clear()的具体意义

BufferPool 中,每次分配和归还的 ByteBuffer 都会被 clear() 重置。clear()的主要作用是:

  1. 重置位置和限制指针:将缓冲区的position设置为0limit设置为容量capacity,准备好重新写入数据。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分配新的ByteBuffer实例,减少内存分配和垃圾回收的开销。
  2. 复用内存:Kafka的BufferPool设计就是为了让多个生产者请求能够共享相同的内存池,从而提高内存利用率和性能。通过调用clear(),缓冲区可以在不同的批次间复用,减少堆内存或直接内存的反复分配。

为什么不直接释放内存

内存分配和释放在Java中是相对开销较高的操作,尤其在需要频繁分配较大内存的场景下(如消息生产者批量发送数据)。通过 clear() 实现缓冲区复用,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内存分配导致的性能瓶颈和垃圾回收压力。

总结

BufferPool通过 clear() 方法重置缓冲区,实现内存复用而非释放,从而提升了 Kafka 客户端的发送效率和内存利用率。这种方式在高并发、高吞吐的场景中尤其有优势,因为它能在性能和资源消耗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u010597819/article/details/143996015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