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计算机网络:从局域网基础到以太网交换机!!!
一、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特点:
- 覆盖较小的地理范围
- 较低的时延和误码率
- 局域网内的各节点之间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
- 支持单播、广播、多播
- 单播(一对一发送帧):如 A->B
- 广播(一对全部发送帧):如 A->B+C+D+E+F+G
- 多播(一对部分发送帧):如 A->B+D+E
有线局域网
以太网(802.3):
物理层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是从 1980 开始商用的
早期同轴电缆以太网特点:
- 总线形拓扑结构
- 同轴电缆(可用中继器连接多个同轴电缆网段)
- CSMA/CD 协议
80 年代后期双绞线以太网特点:
- 物理上星形,逻辑上总线形
- 双绞线(用集线器连接)
- CSMA/CD 协议
1994 年交换机以太网特点:
- 物理上、逻辑上都是星形
- 双绞线(用交换机连接)
- CSMA/CD 协议或 NULL
半双工模式下,采用 CSMA/CD 争抢信道
全双工模式下,不用争抢信道,也就不需要使用 CSMA/CD 协议
90 年代后期光纤以太网特点:
(用于扩大以太网覆盖范围)
- 点对点(用于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之间的传输,也就是说通常不会直接连接终端节点)
- 光纤
- NULL(用两条光纤实现全双工通信)
令牌环网
特点:
- 环形
- 同轴电缆或双绞线
- 令牌传递协议
无线局域网
WIFI(802.11)
特点:
- IEEE 802.11 定义为星形(1个AP+N 台移动设备)
- 无线(Wireless)
- CSMA/CA 协议
硬件架构
网络适配器(又名:网络接口卡、网卡)要点:
- 负责把帧发送到局域网
- 注:关于“将 IP 数据报(IP 分组)封装成帧”,有些系统由主机实现,有些系统由网络适配器负责。
- 负责从局域网接收帧。
如果收到正确帧,就用“中断”通知 CPU;
如果收到异常帧,就直接丢弃
- 需要根据接入的局域网类型,按照标准实现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功能
- 需要完成数据的串/并行转换
- 需要支持帧缓冲
网络适配器的厂商可以找IEEE 公司花钱申请 MAC 地址段
IEEE 公司会给出高 24bit 作为厂商号,低 24bit 位厂商自由分配
网络适配器厂商就可以生产全球唯一的 MAC 地址给适配器
二、以太网与IEEE802.3
在IEEE 802的层次划分中 把数据链路层又分成了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子层)和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子层):
- 与访问传输介质有关的部分功能(如:组帧、差错检测、透明传输、介质访问控制等)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子层):
- LLC 子层的存在是为了兼容各种局域网技术(LLC 子层目前已名存实亡),目前有线局域网已被 802.3 垄断,无线局域网技术已被 802.11 垄断
- 与访问传输介质无关的部分功能,由IEEE 802.2工作组(已解散)负责
IEEE 802.3 推出的以太网标准(物理层)
半双工 or 双工
同轴电缆 | 双绞线 | 光纤 | 集线器 | 交换机 |
只能半双工 | 速率<2.5Gbps 可支持半双工 or全双工(节点连接时协商) 速率>2.5Gbps 仅支持支全双工 | 只支持全双工 | 默认连接的终端节点都可以全双工 | 连接的节点仅支持半双工模式 |
两种常见的 以太网 MAC 层 标准
- DEC、Intel、Xerox 推出的 DIX Ethernet V2 标准
- IEEE 802.3 推出的IEEE 802.3 标准
两种标准在“帧”格式上有细微差别。 市面上常用 V2 标准
V2 标准的 以太网 MAC 帧
记忆口诀:6 6 2 N 4,收发协数验
目的地址:接收方 MAC 地址,48bit
目的地址全1表示“广播帧”
源地址:发送方 MAC 地址,48bit
类型:指明网络层协议
IP 数据报:
- IP 数据报太长,就“分片”
- IP 数据报太短,就“填充”
数据:46~1500 需要限制最长帧长
FCS:CRC 校验码
帧结尾定界采用“违规编码法”,且一个帧传完会留一段间隙
IEEE 802.3 标准的 以太网 MAC 帧
记忆口诀:6 6 2 N 4,收发长数验
单播帧、广播帧如何传播?
注:MAC 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的概念。
路由器、交换机都有 MAC 地址,而集线器没有 MAC 地址
单播帧:
- A ->C 仅 C 能收到并接收帧
- A ->F E、F、G 能收到,仅F会接收帧
- E ->A F、G、A 能收到,仅 A 会接收帧
- E ->F F、G 能收到,仅F 会接收帧
广播帧(目的地址全为1):
- A 发出广播帧,B、C、D、E、F、G、R 都能收到并接收帧
- E 发出广播帧,A、B、C、D、F、G、R 都能收到并接收帧
注意:路由器 R 收到广播帧后,不会再转发至其他网络
有同一个局域网内的各节点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 冲突域:如果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会导致冲突,则二者处于同一个“冲突域”
- 广播域:如果一个节点发送广播帧,可以被另一个节点接收,则二者处于同一个“广播域”
- 集线器不隔离冲突域,也不隔离广播域
- 以太网交换机隔离冲突域,但不隔离广播域
- 路由器既隔离冲突域,也隔离广播域
三、VLAN(虚拟局域网)
一个大型局域网(如校园网)面临的问题
- 局域网内任何一个节点 发出的广播帧,都会被 广播至所有节点。可能 出现“广播风暴”
- 不安全,局域网内可能会有一些敏感节点
可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分割成若干个较小的 VLAN,每个 VLAN 是一个广播域
- 需要使用支持 VLAN 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来实现
- 每个 VLAN 对应一个 VID
VLAN 划分方式:
基于接口
交换机内的数据结构。记录 VID 和接口号的映射关系
交换机 1 | VLAN-10 | VLAN-20 | 交换机 2 | VLAN-10 | VLAN-20 |
接口号 | 1,2,3,4,8 | 5,6,7,8 | 接口号 | 1,2,3 | 1,5,6,7 |
基于MAC地址
交换机内的数据结构。记录VID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交换机 1 | VLAN-10 | VLAN-20 | 交换机 2 | VLAN-10 | VLAN-20 |
MAC地址 | A,B,C,D,H,I | E,F,G,J,K,L | MAC地址 | A,B,C,D,H,I | E,F,G,J,K,L |
基于IP地址
交换机内的数据结构。记录VID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交换机 1 | VLAN-10 | VLAN-20 | 交换机 2 | VLAN-10 | VLAN-20 |
IP地址 | A,B,C,D,H,I | E,F,G,J,K,L | IP地址 | A,B,C,D,H,I | E,F,G,J,K,L |
注:这种方式可以让 VLAN 范围跨越路由器,让多个局域网的主机组成一个 VLAN(需要网络层功能支持)
802.1Q 帧的作用
- 主机与交换机之间,传输标准以太网帧 6 6 2 N 4
-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传输 802.1Q 帧 6 6 4 2 N 4
- 如果帧的传输跨越 交换机,需指明 VID
在标准以太网帧的源地址之后,插入 VLAN 标签,得到 802.1Q 帧
802.1Q 标签类型:固定为 0x8100,表示这是 802.1Q 帧
VID(12 位):指明发送方所属 VLAN 的 VID
四、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分类:
- 有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如 802.11 无线局域网(WiFi)
- 无固定基础设施移动自组织网络:如苹果隔空投送等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 802.11无线局域网是星形拓扑,中心称为接入点(AP),也可称为无线接入点(WAP)
- 基本服务集 BSS:1个基站(AP)+多个移动站
- 服务集标识符 SSID:也就是无线局域网的名字,不超过 32bit
- 基本服务区 BSA:指一个基本服务集能够覆盖的地理范围
- 门户(Portal):可将 802.11 无线局域网接入 802.3 有线以太网
- 扩展服务集 ESS:将多个 AP 连接到同一个分配系统,组成一个更大服务集
- 漫游:一个移动站从一个基本服务集切换到另一个基本服务集,仍然可以保持通信
802.11 帧的分类
- 数据帧
- 控制帧:如 ACK、RTS、CTS 帧
- 管理帧:如 探测请求/探测响应帧
802.11 局域网的数据帧格式
记忆口诀:
- 30 N 4 首数验,首部 3+1地址
- 九十比特表去来,帧的中转靠 AP
- 去往 AP 中起止,来自 AP 止中起
重点关注:
地址 1、2、3,地址4 在有固定基站的网络中没啥用
类型:①管理帧 00 ②控制帧 01 ③数据帧 10
子类型:①数据帧 0000 ②RTS 1011 ③CTS 1100 ④ACK 1101
去往来自 AP:01 表示来自 AP ;10 表示去往 AP
注意:在 802.11 无线局域网内,两个移动站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基站(AP)转发
- 802.11 帧用于无线链路传输,通常是 AP 与移动站之间的传输
- 在有线链路上通常使用太网帧格式,AP 与 AP 之间、AP 与路由器之间、AP 与以太网交换机之间使用有线链路
- AP 通常具备“帧格式转换”功能。可以将在无线链路上传输的 802.11 帧格式,与有线链路上传输的以太网帧格式 相互转换
五、广域网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广域网。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和联系
点对点协议 PPP:
点到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 这种链路提供全双工操作,并按照顺序传递数据包。设计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通的解决方案。
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 协议应满足的要求:
- 简单: 对于链路层的帧,无需纠错,无需序号,无需流量控制。
- 封装成帧:帧定界符
- 透明传输:与帧定界符一样比特组合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异步线路用字节填充,同步线路用比特填充。
- 多种网络层协议:封装的IP 数据报可以采用多种协议。
- 多种类型链路:串行/并行,同步/异步,电/光…..
- 差错检测:错就丢弃。
- 检测连接状态:链路是否正常工作。最大传送单元数据部分最大长度 MTU.
- 网络层地址协商:知道通信双方的网络层地址。
- 数据压缩协商
三个组成部分
- 一个将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同步串行/异步串行)的方法。
- 链路控制协议 LCP:建立并维护数据链路连接。身份验证
- 网络控制协议 NCP:PPP 可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每个不同的网络层协议都要一个相应的NCP 来配置,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配置逻辑连接。
状态图
- 当线路处于静止状态时,不存在物理层连接。
- 当线路检测到载波信号时,建立物理连接,线路变为建立状态。此时,LCP 开始选项商定,商定成功后就进入身份验证状态,
- 双发身份验证通过后,进入网络状态。这时,采用NCP配置网络层,配置成功后,进入打开状态,然后就可进行数据传输。
- 当数据传输完成后,线路转为终止状态。载波停止后则回到静止状态。
- 以太网交换机
网桥:
-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以根据目的 MAC 地址转发帧
- 两个端口
交换机:
- 多端口的网桥
以太网交换机具有自学习功能:
交换表:初始为空,会记录 MAC 地址与端口号的映射关系
每收到一个帧,就会将发送方的 MAC 地址与端口号信息更新到交换表中
- 如果不知道接收方在哪:就把帧广播到除了入口以外的其他端口
- 如果知道接收方在哪:就把帧精准转发到某个端口的位置
交换表中的每一项都有对应的“有效时间”,过期自动作废
练习:
借助上述图片与 MAC 地址推导以下过程,写出对应的交换机1与交换机2的交换表
①E->A ②C->D ③H->E ④K-B ⑤B->广 ⑥L->B ⑦F->E
交换表1
MAC地址 | 端口号 |
E | 6 |
C | 3 |
H | 8 |
K | 8 |
B | 2 |
L | 8 |
F | 6 |
交换表2
MAC地址 | 端口号 |
E | 1 |
C | 1 |
H | 2 |
K | 5 |
B | 1 |
L | 5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UN_Gyq/article/details/145240406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