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见闻(完整版)
目录
OSCP (Offensive Security Certified Professional)
0SEP (Offensive Security Exploit Developer)
CISSP (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rofessional)
声明:学习视频来自b站up主 泷羽sec,如涉及侵权马上删除文章
声明:本文主要用作技术分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任何使用或依赖于本文信息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本人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风险,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安全见闻1
编程语言和程序
编程语言
-
C语言:一种通的h用的、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和嵌入式开发。
-
C++:在C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常用于游戏开发、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
Java:一种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有跨平台性,应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等。
-
Python:简洁易学,拥有丰富的库,适用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Web开发等。
-
JavaScript:主要用于网页前端开发,也可用于服务器端开发(Node.js)。
-
C#:由微软开发,主要用于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开发。
-
Ruby:一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编程语言,常用于Web开发。
-
PHP:主要用于Web开发,尤其适合服务器端脚本编程。
-
Go:一种高效、简洁的编程语言,适用于网络编程和云计算等领域。
-
Swift:苹果公司开发的编程语言,用于iOS和macOS应用开发。
-
Kotlin:可与Java互操作,主要用于Android开发。
学习红队渗透首推学python,python简单易上手,可以方便写poc或者自制工具。
函数式编程语言:
-
Haskell:纯函数式编程语言,以强大的类型系统和数学上的严谨性著称。
-
Lisp(包括Common Lisp、Scheme等):历史悠久的编程语言家族,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宏系统闻名。
-
Clojure:运行在 Java 虚拟机上的 Lisp 方言,结合了函数式编程和 Java 平台的优势。
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
-
R:在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方面应用广泛。
-
Julia:设计用于意性能科学计算和效据分析。
Web 全栈开发:
-
TypeScript:是 JavaScript 的超集,增加了静态类型检查等特性,提高了大型项目的开发效率。
移动开发:
-
0bjective-C:曾经是 iOS 开发的主要语言,现在逐渐被 Swift 取代。
嵌入式系统开发:
-
Assembly Language(汇编语言):不同的处理器架构有不同的汇缩语言,用于对硬件进行底层控制。
其他:
-
Pascal:曾经在教学和早期软件开发中有广泛应用。
-
Delphi:基于Object Pascal,用于快速应用开发。
-
Scala:融合了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运行在Java虚拟机上。
-
Elixir:基于Erlang虚拟机,具有高并发和容错性,适合构建分布式系统。
总结:人的精力有限,选择合适的语言才是最主要的
编程语言的方向:
-
PHP、GoLang、Lua、Java可以写一些Web程序;
-
PHP、Java、Python、JavaScript可以做红队攻防;
-
C、C++可以Windows系统底层逆向;
软件程序
-
web程序(网站):渗透本身具有局限性,学习渗透主要就是对Web网站的入侵,要是换了非Web程序载体就会无能为力,所以其他的软件程序我们也要有所了解。
-
二进制程序:主要用于逆向分析,渗透对这方面涉猎不深。
-
驱动程序:本质也是一种二进制程序,windows中的sys后缀的文件就属于驱动程序范围。
-
脚本程序:是一种使用特定描述性语言编写的可执行文件,通常以纯文本形式保存,例如lua,php,java等。
-
操作系统:本质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软件程序,可以当成一个很大的软件。
-
裸板程序:直接在stm32或者单片机上写代码,没有进程
-
机器学习:其实也就是一个程序
-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不仅包含0和1,还包含0和1同时存在的叠加态,这使得量子计算具有更大的计算空间和更高的并行度。只用了解就行。
-
工控程序:即工业控制程序,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中,如PLC,SCADA等,只用了解就行。
-
bios程序:由编程语言编写,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总结:本质都是代码写的程序,只是换个名字显得高大上,该程序可能只是由其他几种程序结合出来的,只要学会那几种便可以掌握。
操作系统
-
ios
-
mac
-
linux
-
android
-
Windows
-
wince
-
vxworks
-
RT-Thread
Windows、macOS、iOS 和、Linux这些常见的操作系统是非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RT-Thread,wince这些是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目标是为了满足特定任务的时间约束,具有严格的时间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常用于对时间要求极为严格的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等领域;非实时操作系统则更注重整体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例如在非实时操作系统中系统并不会立马执行我们的命令,它会先执行其他的后执行我们的命令。
硬件设备
计算机硬件:
-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其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
内存: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其容量和速度对计算机性能有显著影响。
-
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文件等,其容量和读写速度影响计算机性能。
-
显卡:处理图形和图像数据,它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图形吹能力,对游戏玩家和图形设计师尤为重要。
-
主板:计算机的核心电路板,连接各种硬件设备,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对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有重要影响。
网络硬件:
-
网络服务器:提供网络服务,如文件存储、电子邮件、Web服务等,具有高可靠性。
-
网络存储设备:存储网络中的数据,如NAS和SAN,提供大容量和高可靠性的存储解决方案。
-
网络打印机:通过网络连接被多台计算机共享,便于打印文件。
-
网络摄像头:用于视频监控和远程会议,通过网络传输视频信号。
移动设备硬件:
-
智能手机:集成多种功能,如通信、拍照、娱乐、办公等,硬件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屏幕、摄像头等。
-
平板电脑:类似智能手机,但屏幕更大,适合阅读、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
-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监测用户健康和运动数据,与智能手机等设备连接和交互。
硬件发展趋势:
-
小型化:设备越来越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
高性能:性能不断提高,如CPU处理速度、内存和存储容量、显卡图形处理能力增强。
-
智能化:设备越来越智能,能自动适应环境和用户需求。
-
互联互通:设备间互联互通紧密,形成物联网,如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的自动化控制和通信。
网络通信
网络类型
-
局域网 (LAN):覆盖范围较小,一般在一个建筑物或校园内,用于员工之间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等资源。
-
城域网 (MAN):覆盖范围较大,一般在一个城市内,如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和宽带网络。
-
广域网 (WAN):覆盖范围非常大,可以跨越国家和地区,如互联网,连接全球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网络协议:
-
TCP/IP协议:互联网的基础协议,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
-
HTTP协议: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如网页、图片、视频等。
-
FTP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
SMTP、POP3和IMAP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网络设备:
-
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
交换机:在局域网中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
-
网卡:安装在计算机上,用于连接网络,将计算机数据转换为网络信号进行传输。
-
无线接入点 (AP):提供无线网络连接,使无线设备能够接入局域网或广域网。
网络安全:
-
防火墙: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根据预设规则过滤网络流量。有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WAF)。
-
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如SSL/TLS协议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间的加密通信。base64。
-
身份认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网络资源,常见方式包括用户名和密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等。
人工智能:
Python的应用
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
来源: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数据,如数据库、文件、传感器、网络等。 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如表格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如 XML、JSON 格式的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等)。
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洗:去除噪声数据、处理缺失值、纠正错误数据等。例如,对于包含缺失值的数据集,可以采用均值填充、中位数填充等方法进行处理。 数据归一化:将数据的特征值缩放到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提高算法的性能和稳定性。常见的归一化方法有最小 - 最大归一化、Z-score 标准化等。 特征提取: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以便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更好地处理和理解数据。例如,在图像识别中,可以提取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
模型选择与训练
根据任务类型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例如,对于分类问题可以选择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对于回归问题可以选择线性回归、随机森林等算法。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训练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性能。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得模型在训练集上的损失函数最小化。
模型评估与优化
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有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 值、均方误差等。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可以调整模型的参数、更换算法、增加数据量等。例如,如果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较低,可以尝试增加训练数据的数量或调整模型的超参数。
模型应用
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预测、分类、聚类等任务。 对模型的应用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不断改进模型以提高性能。
安全见闻2,3
软件程序代码
-
软件程序是用于计算机计算和其他可编程设备的计算机程序,即代码。
-
代码是完成特定功能的指令集合,不必刻意区分不同类型的软件程序。
-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避免复杂化。
Web程序构成
-
前端:用户界面,通过URL请求后端。
-
后端:处理请求,调用数据库。
-
数据库:存储数据,通常位于服务器上。
-
服务器:后端通过服务器访问数据库,处理请求后将数据返回前端。
Web语言
-
HTML:用于网页结构,存在点击劫持漏洞。
-
CSS:层叠样式表,不直接处理数据或逻辑,但可能与HTML和JavaScript结合使用导致安全问题。
-
JavaScript:存在多种漏洞,如XSS、CSRF、代码注入、请求走私等。
代码库
-
代码库是一组已编写好的函数或数据结构,供开发人员使用。
-
JQuery:简化HTML文档操作和事件处理。
-
Bootstrap:响应式前端框架,提供预定义的CSS样式和JavaScript组件。
-
Element UI:为Vue.js设计的组件库。
框架
-
框架提供了一种组织和构建应用程序的方式。
-
Vue、React、Angular:基于HTML, CSS, JavaScript编写的前端框架。
前端潜在漏洞
-
信息泄露:敏感信息未经适当保护而被泄露。
-
XSS(跨站脚本攻击):攻击者在网页中注入恶意脚本。
-
CSRF(跨站请求伪造):攻击者诱使用户在已认证的会话中执行非自愿的操作。
-
点击劫持:攻击者通过透明层或窗口欺骗用户点击。
-
访问控制:未正确实施的权限检查导致未授权访问。
-
Web缓存漏洞:浏览器或服务器缓存敏感信息。
-
跨域漏洞:不同域之间的安全限制被绕过。
-
请求走私:攻击者利用HTTP请求的解析差异进行攻击。
后端潜在漏洞
-
信息泄露:同前端,但通常涉及服务器端的数据。
-
XSS:虽然主要影响前端,但后端也需防范反射型XSS。
-
CSRF:同前端,但后端需要实施适当的防御措施。
-
SSRF(服务器端请求伪造):攻击者利用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发起恶意请求。
-
反序列化漏洞:不当的反序列化操作导致安全问题。
-
SQL注入漏洞: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SQL代码来操纵数据库。
-
命令注入漏洞: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命令来执行未授权的操作。
-
服务端模板注入:攻击者通过注入模板代码来执行恶意操作。
-
跨域漏洞:同前端,但后端需要正确设置CORS策略。
-
访问控制:同前端,但后端需要确保适当的权限检查。
数据库潜在漏洞
-
SQL注入: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SQL代码来操纵数据库。
-
XSS:数据库层面的跨站脚本攻击。
-
命令注入: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命令来执行未授权的操作。
服务器潜在漏洞
-
信息泄漏:服务器配置不当导致敏感信息泄露。
-
文件上传漏洞:攻击者上传恶意文件到服务器。
-
文件解析漏洞:服务器错误解析文件导致安全问题。
-
目录遍历:攻击者访问服务器上不应该被访问的目录。
-
访问控制:服务器未正确实施权限检查,导致未授权访问。
编程语言
-
PHP、Java、Python、Go、C/C++、Lua、Node.js、Ruby:后端语言,用于开发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
学习后端语言有助于理解SQL注入、命令注入等漏洞。
数据库
-
关系型数据库:MySQL、SQL Server、Access、PostgreSQL。
-
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CouchDB、Neo4j、Redis。
-
数据库存在SQL注入、XSS、命令注入等漏洞。
服务器程序
-
Apache、Nginx、IIS、Tengine、Tomcat、WebLogic:常见服务器程序。
-
存在信息泄露、文件上传漏洞、文件解析漏洞、目录遍历、访问控制等潜在漏洞。
脚本程序
-
脚本语言:Lua、PHP、Go、Python、JavaScript等。
-
脚本木马:主流脚本语言可编写脚本木马。
-
宏病毒:利用宏功能传播的计算机病毒,通常感染包含宏的文件。
-
Bat(批处理程序)和Powershell:微软开发,用于Windows系统,主要用于内网渗透。
-
CAD LISP(脚本病毒):CAD软件中使用的脚本,可被用于病毒。
-
AutoIt3(脚本病毒):较少见,杀软查杀程度低。
-
Bios程序(BIOS病毒):针对计算机BIOS的恶意软件。
安全见闻4
操作系统概述
-
定义: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为其他软件提供服务的重要软件。
-
渗透技术: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可以学习相应的渗透技术,如Windows的内网渗透和域渗透,逆向分析,以及识别潜在的漏洞点。
逆向分析与内网渗透
-
逆向分析:通过分析软件的内部工作机制,了解其功能和弱点。
-
内网渗透: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和配置缺陷,获取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
自启动
-
所有操作系统都具备自启动功能,允许程序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
计划任务
-
定义:操作系统功能,允许在特定时间或条件下自动执行程序或脚本。
事件日志
-
定义:记录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事件的机制,有助于故障排查、性能监控和安全审计。
注册表
-
Windows注册表:Windows特有的数据库,存储系统设置和配置信息。
-
Linux类似功能:Linux使用配置文件和系统服务管理器(如systemd)实现类似功能。
-
Linux配置:使用文本文件存储配置,通常位于/etc目录下。
防火墙
-
定义: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的网络安全系统,根据安全规则决定数据包的传输。
-
Windows防火墙:监控所有进出电脑的网络流量,根据预设规则允许或阻止数据包。
-
规则设置:可以基于IP地址、端口号等条件设置。
计划任务与事件日志
-
计划任务:操作系统功能,允许任务在预定时间或触发条件下自动执行。
-
事件日志:记录系统操作和错误信息,对系统监控和故障排查至关重要。
内核驱动
-
驱动程序:运行在系统底层的程序,直接控制硬件设备。
-
内核驱动:与操作系统内核交互的驱动,具有高权限。
系统服务
-
定义: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应用程序的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进程与线程
-
进程:正在执行的程序实例,包括代码、状态、堆栈、数据段等。
-
线程:进程中的执行单元,共享进程资源,提高并发性和响应能力。
系统编程
-
定义:与操作系统紧密相关的软件开发过程。
驱动程序
-
潜在漏洞:内网渗透、逆向工程、病毒分析、安全对抗、外挂保护(游戏)。
-
内核驱动:运行在操作系统内核模式下,直接与硬件和系统内核交互。
-
设备驱动:允许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通信的程序,每个硬件设备通常都需要相应的设备驱动。
安全相关应用
-
内网渗透:利用操作系统特性进行网络攻击和数据窃取。
-
逆向工程:分析操作系统和软件以了解其工作原理。
-
病毒分析:研究病毒行为,开发防御措施。
-
安全对抗: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和攻击。
-
外挂保护:防止非法修改和作弊软件。
内核驱动安全
-
驱动程序:运行在操作系统核心层,对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
权限:驱动程序具有高权限,可直接影响硬件和系统操作。
-
安全风险:恶意驱动程序可用于高级持续性威胁(APT)和其他复杂攻击。
安全见闻5
人工智能简介
-
定义: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和科技,使计算机系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完成的任务。
-
关键能力:学习、推理、解决问题、自然语言理解、图像和语音识别。
-
算法:模拟人类思考的方式。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
医疗:辅助诊断、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
-
金融:风险评估、欺诈检测、智能投资顾问。
-
交通:自动驾驶汽车、交通流量预测和优化。
-
客户服务:智能聊天机器人,提高服务效率。
-
图像识别和语音处理:人脸识别、语音助手。
人工智能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
数据安全问题
-
敏感数据泄露: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等。
-
数据攻击:攻击数据存储系统、网络传输通道或利用AI算法漏洞。
对抗攻击
-
错误输出:通过微小修改输入数据,使AI系统产生错误输出。
-
安全威胁:对自动驾驶汽车、人脸识别系统等安全关键领域构成威胁。
模型窃取和知识产权问题
-
逆向工程:窃取AI模型参数和结构。
-
商业机密泄露:侵犯知识产权,泄露商业机密。
恶意使用人工智能
-
复杂网络攻击:使用AI技术发动难以检测的网络攻击。
-
自动化恶意活动:网络钓鱼、垃圾邮件发送。
人工智能学习路径和方法
学习基础知识
-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
-
编程语言:如Python,AI领域最常用的编程语言。
-
机器学习概念: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神经网络。
在线课程和教程
-
在线平台:Coursera、Udemy、edX等。
-
书籍和博客:《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实战》等。
实践项目
-
开源项目:参与或实践AI项目。
-
人工智能竞赛:如Kaggle竞赛,接触真实数据集和问题。
持续学习和交流
-
研究进展:阅读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关注行业新闻。
-
社区和论坛:加入AI社区,交流经验、分享知识。
完全信息博弈与非完全信息博弈
-
完全信息博弈:AI可以战胜,因为所有信息都是可推演的。
-
非完全信息博弈:AI难以搞定,存在不可控因素,如对方牌面信息未知。
安全见闻6
通讯协议定义
通讯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处理方式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方法。
潜在安全问题领域
-
无线电安全
-
协议分析
-
Web渗透
-
逆向分析
一、保密性问题
数据泄露风险
-
未加密协议:如未加密的HTTP,易被监听获取敏感信息。
-
弱加密算法:如早期DES算法,易受暴力破解攻击。
密钥管理不善
-
密钥泄露:存储不安全导致密钥泄露。
-
密钥分发风险:分发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二、完整性问题
数据篡改风险
-
数据篡改:如网络购物中篡改订单信息。
-
缺乏完整性校验:简单通讯协议易受攻击。
重放攻击
-
重放数据:记录并重复发送数据以欺骗系统。
-
防范措施不足:易受重放攻击影响。
三、身份验证问题
假冒身份风险
-
身份假冒:如网络钓鱼攻击。
-
身份验证机制不严:难以区分合法用户和攻击者。
身份验证漏洞
-
验证机制漏洞:如简单用户名密码易受暴力破解。
-
中间人攻击:窃取身份验证信息。
四、可用性问题
拒绝服务攻击
-
服务瘫痪: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
协议缺陷:设计缺陷导致系统故障。
五、协议实现问题
编程错误
-
安全漏洞:如缓冲区溢出、内存泄漏。
-
安全编程规范:需严格遵循,充分测试。
第三方库和组件的安全问题
-
第三方库安全评估:及时更新和修复安全问题。
六、协议设计缺陷
缺乏安全考虑的设计
-
先天安全漏洞:设计时未考虑安全因素。
-
设计过于复杂:增加安全漏洞可能性。
协议升级带来的安全风险
-
新功能攻击面:可能引入新安全问题。
-
兼容性问题:旧版本与新版本间可能产生安全漏洞。
七、移动通讯协议安全问题
无线网络的特殊性
-
无线信号窃听:无线网络易被监听。
-
移动性管理难度:设备可能连接到不可信网络。
移动应用的安全风险
-
应用通讯协议滥用:泄露敏感信息或被恶意软件利用。
-
更新和管理问题:更新过程可能被篡改。
八、物联网通讯协议安全问题
大量设备的管理难题
-
设备安全更新挑战:大量设备难以管理。
-
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难以实现复杂安全机制。
异构性带来的安全问题
-
不同协议安全漏洞:需采取不同安全措施。
-
厂商安全标准差异:增加安全风险。
九、工业控制系统通讯协议安全问题
实时性要求与安全的冲突
-
实时性与安全性平衡:安全措施可能影响通讯延迟。
与传统IT系统的融合带来的风险
-
融合带来的安全威胁:如病毒、恶意软件。
-
集成安全措施:需考虑与传统IT系统的集成。
安全见闻7
网络安全热门证书介绍及备考指南
OSCP (Offensive Security Certified Professional)
证书介绍
-
OSCP 是由 Offensive Security 提供的渗透测试认证,被认为是业内最具实践性和挑战性的认证之一。
考试要求
-
必须持有护照以证明身份。
-
需要一个稳定的VPN来连接远程考试环境。
-
必须在24小时内独处,房间内只能有你的电脑,无其他电子设备。
-
准备一个24小时开启的摄像头。
-
电脑不能安装任何远控软件。
-
不允许使用MSF、Metasploit、sqlmap等工具,只能使用规定范围内的工具。
考点
-
信息收集:网络侦察、端口扫描、服务识别。
-
漏洞发现:SQL注入、缓冲区溢出、文件上传漏洞。
-
漏洞利用:掌握各种漏洞的利用方法,获取系统权限。
-
后渗透测试:权限提升、横向移动、数据窃取。
练习方法
-
学习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知识,了解常见漏洞类型和利用方法。
-
使用虚拟机搭建渗透测试环境进行实践操作。
-
参加Offensive Security提供的官方培训课程或其他第三方培训。
-
利用在线渗透测试靶场如Hack The Box、VuInHub进行练习。
0SEP (Offensive Security Exploit Developer)
证书介绍
-
0SEP 专注于漏洞利用开发,旨在培养专业的漏洞挖掘和利用开发人员。
考点
-
逆向工程:反汇编、调试等技术,分析软件内部结构。
-
漏洞挖掘:使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发现软件中的安全漏洞。
-
漏洞利用开发:编写漏洞利用代码,实现对目标系统的控制。
-
高级编程:熟悉C、C++、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底层编程。
练习方法
-
阅读相关书籍和教程,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技术。
-
使用Fuzzing工具等进行漏洞挖掘实践。
-
根据挖掘到的漏洞编写相应的利用代码。
-
通过参加CTF比赛提高漏洞利用开发能力。
价格
-
0SEP 认证的价格通常在1699美元左右。
CISSP (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rofessional)
证书介绍
-
CISSP 是由(ISC)²组织颁发的信息安全专业认证,涵盖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适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
考点
-
安全管理:安全策略、风险管理、合规性。
-
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模型。
-
密码学:加密算法、密钥管理、数字签名。
-
网络安全:网络架构、防火墙、入侵检测。
-
软件开发安全:安全开发生命周期、代码审查。
练习方法
-
阅读CISSP官方教材,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
-
参加培训机构提供的CISSP培训课程。
-
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加入学习小组,与其他考生分享经验和心得。
价格
-
CISSP认证的考试费用为749美元。
硬件设备网络安全问题与潜在漏洞分析及渗透测试应用
硬件设备的网络安全问题点
物理安全问题
-
设备被盗或损坏:加强物理安全防护,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装置。
-
环境因素:确保设备运行环境符合标准要求,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
-
电磁干扰:对重要设备进行电磁屏蔽,使用抗干扰通信线路和设备。
供应链安全问题
-
假冒伪劣产品:建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认证。
-
恶意软件植入:对硬件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如固件分析、恶意软件扫描。
-
供应链中断:建立多元化供应链渠道,制定应急预案。
设备漏洞问题
-
操作系统漏洞: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
固件漏洞:定期检查设备固件版本,及时更新固件补丁。
-
硬件设计漏洞:选择经过安全认证的产品,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估。
网络连接问题
-
网络攻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如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
-
无线连接安全问题:对无线连接进行加密,使用WPA2加密协议。
-
网络隔离问题:对不同网络进行隔离,使用防火墙、虚拟局域网技术。
硬件设备的潜在漏洞及渗透测试方法
处理器漏洞
-
幽灵(Spectre)和熔断(Meltdown)漏洞:使用专门的漏洞检测工具,如Meltdown and Spectre Checker。
-
侧信道攻击漏洞:使用侧信道攻击工具,如电磁辐分析仪、功耗分析器。
存储设备漏洞
-
固态硬盘(SSD)漏洞:使用SSD漏洞检测工具,如SSD Secure Erase Tool。
-
内存漏洞:使用内存漏洞检测工具,如Memtest86。
网络设备漏洞
-
路由器漏洞:使用路由器漏洞扫描工具,如Router Scan。
-
交换机漏洞:使用交换机漏洞扫描工具,如Switch Scanner。
物联网设备漏洞
-
物联网设备安全问题:使用物联网设备漏洞扫描工具,如IoT Inspector。
渗透测试在硬件设备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渗透测试流程
-
信息收集:收集目标硬件设备的相关信息。
-
漏洞扫描: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硬件设备进行扫描。
-
漏洞利用:根据发现的漏洞,尝试利用漏洞。
-
后渗透测试:在成功获取设备控制权后,进行后渗透测试。
-
报告生成:将渗透测试的结果整理成报告。
渗透测试注意事项
-
合法合规:获得相关授权后方可进行测试。
-
风险控制:注意控制测试的风险,避免对目标设备造成损害。
-
保密原则:对测试过程中获取的敏感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安全见闻8
量子计算安全学习与测试指南
一、学习方向
量子物理学基础
-
量子力学原理:理解量子态、叠加态、纠缠等基本概念。
-
数学表达:学习波函数、算符等数学工具,分析量子计算系统。
量子计算原理与技术
-
核心概念:掌握量子比特、量子门、量子电路。
-
量子计算模型:研究量子线路模型、绝热量子计算。
-
量子算法:了解Shor算法等对传统密码学构成威胁的算法。
传统网络安全知识
-
加密技术:巩固加密算法、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等。
-
安全架构:熟悉网络安全架构、访问控制、漏洞管理。
量子密码学
-
量子密钥分发(QKD):学习QKD原理和技术,掌握优势和局限性。
-
抗量子密码算法:研究基于格的密码、基于哈希的密码等。
量子计算安全政策与法规
-
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量子计算安全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
-
伦理法律问题:关注量子计算安全领域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二、漏洞风险
加密算法被破解风险
-
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可能被Shor算法破解。
-
哈希函数攻击:量子计算可能使碰撞攻击更容易实施。
“现在收获,以后解密”风险
-
数据收集:攻击者可能收集加密数据,等待量子计算技术成熟后解密。
区块链安全风险
-
私钥破解:量子计算可能威胁加密货币安全。
量子密钥分发风险
-
量子信道干扰:影响密钥生成和传输。
-
设备系统漏洞:被攻击者利用。
量子计算系统自身风险
-
错误和噪声:可能被攻击者利用。
-
供应链安全:硬件设备或软件可能被植入恶意代码。
三、测试方法
加密算法测试
-
量子计算模拟器:运行Shor算法破解传统加密算法。
-
安全性分析:评估加密算法在量子环境下的安全性。
“现在收获,以后解密”测试
-
数据收集模拟:分析数据在未来量子技术下的解密可能性。
-
数据保护策略:研究降低风险的方法。
区块链安全测试
-
量子计算影响分析:特别是对私钥安全性的威胁。
-
抗量子密码算法测试:在区块链中的应用效果。
量子密钥分发测试
-
量子信道干扰测试:评估对密钥分发的影响。
-
设备系统安全性检查:包括硬件漏洞、软件漏洞。
量子计算系统自身测试
-
错误注入测试:观察系统在错误和噪声环境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
供应链审查:确保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安全性。
信息收集阶段
目标背景调研
-
机构角色:了解量子系统所属机构及其在量子研究或应用中的角色。
-
项目信息:确定系统用途,如科研、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或量子计算服务。
技术架构分析
-
量子设备类型:研究系统使用的量子设备型号、技术标准。
-
系统拓扑结构:分析系统的网络结构和与传统网络的连接方式。
公开信息搜集
-
技术资料:收集系统开发者或供应商发布的技术资料。
-
学术报告:研究团队的学术报告。
-
新闻报道:相关新闻报道。
威胁建模阶段
识别潜在威胁源
-
外部威胁:黑客组织、竞争对手、恶意研究人员。
-
内部威胁:系统管理员、研发人员的误操作或恶意行为。
确定攻击路径
-
量子通信系统:量子信道干扰、通信设备物理攻击。
-
量子计算系统:量子算法攻击、控制系统入侵。
评估影响程度
-
数据泄露:确定攻击成功后可能的影响。
-
系统瘫痪:量子密钥被破解等。
漏洞分析阶段
设备漏洞扫描
-
硬件设备扫描:查找硬件设备的安全漏洞。
软件漏洞检测
-
软件漏洞:包括操作系统、控制软件、通信协议的漏洞检测。
量子算法分析
-
量子密钥分发算法:检查窃听或破解风险。
-
量子计算算法:研究可能被利用攻击系统的漏洞。
渗透攻击阶段
漏洞利用尝试
-
访问权限获取:尝试利用漏洞获取系统访问权限。
量子信道干扰
-
通信安全性影响:尝试干扰量子信道。
社会工程学攻击
-
信任获取:获取敏感信息或访问权限。
后渗透攻击阶段
内部网络探测
-
网络结构了解:探测系统内部网络结构。
数据窃取与分析
-
敏感数据窃取:如量子密钥、实验数据、用户信息。
权限提升与持久化
-
权限提升:获取更高访问级别。
-
访问权限持久化:以便后续测试。
报告阶段
结果整理与分析
-
漏洞整理:整理发现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报告撰写
-
渗透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目标、范围、方法、过程、问题、风险评估和修复措施。
安全见闻9
二进制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一、二进制的基本概念
-
数制定义: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数制,仅有0和1两个数码。
-
进位规则:采用逢二进一的规则。
-
计算机数据:所有数据在计算机中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二、二进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底层安全基础
-
依赖性: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底层二进制代码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
攻击目标:恶意软件和漏洞利用常针对二进制代码。
漏洞分析
-
安全漏洞发现:分析二进制代码发现潜在安全漏洞,如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
加密与解密
-
加密算法关键作用:二进制代码在加密和解密算法中起关键作用。
-
加密机制分析:理解二进制有助于分析和破解加密。
三、二进制安全的概念与范畴
定义
-
二进制安全:确保二进制数据处理时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篡改。
范畴
-
内存安全:防止内存泄漏、缓冲区溢出,确保程序在内存中正确运行。
-
代码安全:分析和检测二进制代码中的漏洞。
-
数据安全:保护二进制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逆向工程:分析二进制代码了解程序功能和结构,发现潜在安全问题。
-
漏洞修复:针对二进制安全漏洞进行修复和加固。
四、二进制安全的渗透测试方法
(一) 静态分析
-
工具:OllyDbg, Immunity Debugger, Hopper Disassembler。
-
分析流程:
-
关键函数识别:分析程序入口点、导出函数等。
-
潜在漏洞检查:缓冲区溢出、整数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漏洞。
-
控制流和数据流分析:程序执行流程和数据流向。
-
符号执行:使用KLEE等工具探索程序的所有可能执行路径。
-
(二) 动态分析
-
工具:GDB, WinDbg。
-
分析流程:
-
断点设置:在关键代码位置设置断点。
-
执行流程跟踪:单步执行、继续执行等。
-
内存数据变化观察:检测异常行为如内存泄漏。
-
输入输出分析:监测程序的输入输出,查找漏洞利用点。
-
(三) 模糊测试
-
工具:American Fuzzy Lop (AFL), Peach Fuzzer。
-
分析流程:
-
输入接口确定:确定程序的输入接口。
-
随机输入数据生成:生成大量随机输入数据。
-
输入数据输入:将数据输入到目标程序中。
-
程序行为监测:查找崩溃或异常情况。
-
模糊测试策略优化:根据测试结果优化。
-
(四) 漏洞利用
-
工具:Metasploit, Exploit-DB。
-
分析流程:
-
漏洞确定:确定目标系统中的漏洞。
-
漏洞利用代码开发:根据漏洞类型和特点开发代码。
-
系统权限获取:利用漏洞获取系统权限。
-
漏洞利用验证:验证漏洞利用的有效性。
-
后续渗透测试:进行进一步渗透测试。
-
(五) 代码审计
-
工具:Checkmarx, Fortify, SonarQube。
-
分析流程:
-
代码选择:确定要审计的源代码。
-
审计工具配置:配置审计工具规则和参数。
-
代码审计运行:启动工具进行分析。
-
审计结果分析:查看报告,分析安全漏洞和问题。
-
安全漏洞修复:根据审计结果修复漏洞。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2401_86628519/article/details/14372460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