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网络传输之osi7层模型

一、物理层(第一层)

第一层是 物理层。第一层中有很多技术——从物理网络设备、布线到电缆如何连接到设备之间的一切。另外,如果我们不需要电缆,那么信号的类型和传输方式是什么(例如,无线宽带)。

我没有列出第一层中的各种技术,而是为这些技术创建了一个更大的分类。我鼓励读者进一步学习每一种分类:

  • 节点(设备)和网络硬件。 设备包括集线器、中继器、路由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等。这些设备内的硬件包括天线、放大器、网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等。
  • 设备接口机制。 电缆如何连接到某个设备,以及连接到设备上的哪个地方(电缆连接器和设备插座)?连接器的大小和形状如何,它有多少个引脚?决定引脚处于活动状态还是非活动状态的东西是什么?
  • 功能和程序逻辑。 连接器中每个引脚的功能是什么——发送还是接收?决定事件顺序,以便节点能够开始与第二层上的另一个节点通信的程序逻辑是什么?
  • 电缆协议和规范。 以太网(CAT)、USB、数字用户线(DSL,Digital Subcriber Line)等。规范包括最大电缆长度、调制技术、无线电规范、线路编码和位同步(下文还有更多)。
  • 电缆类型。 选择有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非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从这里了解更多电缆类型
  • 信号类型。 基带一次一个比特流,就像铁路一样——只支持单向。宽带同时包含多个比特流,就像双向高速公路一样。
  • 信号传输方法(可能是有线的或无线的)。 选择包括电(以太网)、光(光纤网络、光纤)、无线电波(802.11 WiFi,a/b/g/n/ac/ax 变种或蓝牙)。如果是无线的话,则要考虑频率:2.5 GHz 还是 5 GHz。如果是有线或以太网的话,则还要考虑网络标准,例如 100BASE-T 和相关标准。

第一层的数据单元是比特(bit)。

比特是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最小单元。比特是二进制的,要么为 0 要么为 1。字节(byte)由八个比特组成,用于表示单个字符,比如字母、数字或符号。

根据硬件设备支持的数据速率(传输速率,每秒或每毫秒的比特数量),比特被发送到硬件设备或从设备发出。这个过程是同步的,从而保持单位时间内发送和接收比特的数量相等(这被称为比特同步)。比特的传输方式由信号的传输方式决定。

节点可以发送比特、接收比特,或者收发兼顾。如果节点只能收或只能发,那么该节点采用的就是单工模式。如果节点既可以收又可以发,那么该节点采用的就是双工模式。如果一个节点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那么它就是全双工的,否则就是半双工的。

最初的以太网是半双工的。如果采用了正确的设备,现在也可以选择全双工的以太网。

如何排查第一层中的问题

这里是第一层中要当心的一些问题:

  • 电缆失效,例如电线损坏或连接器损坏
  • 网络硬件设备故障,例如电路损坏
  • 东西正被拔出(我们都遇到过……)

如果第一层出了问题,第一层以上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正常工作。

TL;DR

第一层包含的是基础设施,它让网络通信变成可能。

它定义了用于激活、维护和停用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的电气、机械、程序和功能规范。——来源

有趣的事实:深海通信电缆在全世界传输数据。这张地图会让你大开眼界:Submarine Cable Map

二、数据链路层(第二层)

第二层是 数据链路层。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可以在节点间流动的数据量大小、数据流动可以持续的时长,以及在流中检测到错误时应采取的措施。

使用更加正式的技术术语描述如下:

  • 线路规划。 谁应该交流多久?节点传输信息的时间应该持续多久?
  • 流量控制。 应该传输的数据量是多少?
  • 错误控制-检测和校正。 从电尖峰脉冲到卑鄙的连接器,所有的数据传输方法都有可能出错。一旦第二层的技术告知网络管理员有关第二层或第一层的问题,系统管理员就能为后续几层纠正那些错误。第二层主要关心的是错误检测,而不是错误校正。(来源

第二层内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子层:

  • 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子层负责分配硬件标识号,这个标识号被称为 MAC 地址,它能够唯一标识网络上的各个设备。两个设备不应该有相同的 MAC 地址。MAC 地址在硬件制造时就分配好了,位于网卡当中,大多数网络都会自动对其进行识别。交换机会跟踪网络上所有的 MAC 地址。在这里这里了解更多有关 MAC 地址的信息,在这里进一步了解网络交换机。
  • 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 LLC 子层处理帧的寻址以及流量控制。速度取决于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例如以太网或 Wifi。

第二层的数据单元是 帧(frame)。

每一帧都包括一个帧头、主体和一个帧尾:

  • 帧头:通常包括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 MAC 地址。
  • 主体:由要传输的比特组成。
  • 帧尾:包括错误检测信息。当检测到错误时,根据实现或网络的配置或协议,帧可能被丢弃,或者错误会被报告给上面的层,用于进一步错误校正。例如,错误检测机制的有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和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从这里了解更多有关错误检测技术的信息

5-Frame-Example

来源

帧的大小通常有一个最大值,这个值被称为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巨型帧的大小超过了标准的 MTU,从这里了解更多有关巨型帧的信息

如何排查 OSI 第二层中的问题

这里是第二层中要当心的一些问题:

  • 可能在第一层上发生的所有问题
  • 两个节点间的连接(会话)不成功
  • 成功建立但又间歇性失败的会话
  • 帧冲突

TL;DR

数据链路层允许局域网内的各节点彼此相互通信。这一层建立了线路规划、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的基础。

三、网络层(第三层)

第三层是 网络层。 就是在这里,我们通过路由器在网络间或跨网发送信息。不仅仅是节点到节点的通信,我们现在还可以进行网络到网络的通信了。

路由器是第三层的主力——它们是在第三层中必不可少。路由器跨越多个网络移动数据包。

路由器不仅通过连接到网络服务提供商(ISPs,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提供因特网访问,还跟踪着所在网络中的一切(记住交换机跟踪的是一个网络中所有的 MAC 地址),它所连接的其它网络,以及在这些网络中路由数据包的不同路径。

路由器将所有的地址和路由信息都保存在路由表中。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路由表示例:

6-Routing-Table

图片来源 + 从这里了解更多有关路由表的信息

第三层的数据单元是 数据包(data packet)。通常,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一个帧 加上 一个 IP 地址信息的包装。换句话说,帧被第三层的地址信息封装了。

数据包中传输的数据有时也被称为 负载(payload)。每个包都拥有到达目的地所需的一切,但是它能不能成功抵达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第三层上的传输是无连接的、尽力而为的——除了将流量发往它应该去的地方,它们不会做任何事。更多与数据传输有关的协议在第四层。

节点一旦连接到因特网,它就会被赋予一个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它看起来要么像 172.16.254.4(IPv4 地址),要么像 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IPv6 地址)。路由器在它们的路由表中使用 IP 地址。

IP 地址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与物理节点的 MAC 地址相关联,ARP 用节点对应的 IP 地址解析 MAC 地址。

ARP 通常被认为是第二层的一部分,但是由于 IP 地址在第三层以下都不存在,所以 ARP 也是第三层的一部分。

如何排查第三层中的问题

这里是第三层中要当心的一些问题:

  • 所有可能在之前各层中出现的问题 :)
  • 路由器或其它节点故障或无功能
  • IP 地址配置不正确

很多第三层问题的答案都要求使用像 pingtraceshow ip route 或 show ip protocols 这样的命令行工具。在这里了解更多与有关一至三层问题排查的信息。

TL;DR

第三层允许节点连接到因特网并跨越不同网络发送数据。

四、传输层( 第四层)

第四层是 传输层。在这里,我们会深入探讨了两个节点之间连接的具体细节,以及信息是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传输的。第四层建立在第二层的功能之上——线路规划、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

这一层也负责数据包的分段,或者说数据包如何被拆分成小片并发往整个网络。

不像上一层,第四层也理解整个消息,而不只是每个独立的数据包的内容。根据对整个消息的理解,第四层不再一次性发送所有数据包,从而管理网络拥塞。

第四层的数据单元有好几个不同的名字,对于 TCP 而言,数据单元是数据包。对于 UDP 而言,包被称为数据报(datagram)。为了简化,我将只使用数据包这个术语。

第四层中最有名的两个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 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优先保证的是数据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TCP 显式地与目的节点建立连接,并要求在数据传输时进行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握手操作。握手能够确认数据已经被接收。如果目的节点没有收到所有的数据,TCP 就会要求进行重传。

TCP 也会确保数据包以正确的顺序交付或者重组。从这里了解更多有关 TCP 的信息

UDP 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优先保证速度而不是数据的质量。UDP 不要求进行握手,这也正是它被称为无连接的原因。

因为 UDP 不必等待确认,所以它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发送数据,但并非所有的数据都能成功传输,我们也不会知道哪些数据传输失败了。

如果信息被拆分成多个数据报,除非这些数据报都包含一个序列号,否则 UDP 无法确保以正确的顺序重组数据包。从这里了解更多有关 UDP 的信息

TCP 和 UDP 都将数据发往网络设备上的特定端口,这些网络设备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IP 地址和端口号的组合被称为套接字(socket)。

从这里了解更多有关套接字的信息

这里这里了解 TCP 与 UDP 这两个协议之间的更多差异和相似之处。

如何排查 OSI 第四层中的问题

这里是第四层中要当心的一些问题:

  • 所有可能在之前各层中出现的问题 :)
  • 被封锁的端口——检查你的访问控制列表(ACL,Access Control List)和防火墙
  • 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设置。QoS 是路由器/交换机的一个功能,可以对流量进行优先级排序,并且它们真的可以把事情搞砸。从这里学习更多有关 Qos 的信息

TL;DR

传输层通过将消息分割成多个数据包提供端到端的消息传输,支持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通信。

五、会话层(第五层)

第五层是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持和终止会话。

会话建立在两个网络应用之间,是双方商定好的连接。注意,我们没有说两个节点,我们已经离开节点了,它们是第四层中的东西。

开玩笑的,我们还是有节点的,但是第五层不需要保留节点的概念,因为它是之前各层抽象出来的(关心)的概念。

所以会话是一个建立在两个特定的用户应用之间的连接,其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考虑:

  • 客户端与服务器模型:请求信息的应用被称为客户端,拥有被请求信息的应用被称为服务器。
  • 请求与响应模型:在建立会话的过程和会话期间,不断有来回的信息请求,还有包含被请求信息的响应或者是“嘿,我没有你要的东西”。

会话持续的时间可以非常短,也可以非常长,有时会话也可能会失败。

根据所采用的协议,会话可能会启动各种故障解决程序。根据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协议/硬件,会话可能支持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模式。

第五层中协议的例子有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和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等等。

从这里往上(第五层及以上),网络关注的是与用户应用程序建立连接以及如何向用户展示数据。

如何诊断 OSI 第五层中的问题

这里是第五层中需要当心的一些问题:

  • 服务器不可用
  • 服务器未被正确地配置,例如 Apache 或 PHP 配置
  • 会话故障——断连、超时,等等

TL;DR

会话层负责初始化、维持并终止两个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连接。它响应来自表示层的请求,并向传输层发起请求。

六、表示层( 第六层)

第六层是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比如字符编码与转换,以及数据加密。

托管用户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通常包含第六层中的程序,这个功能并不总是被网络协议实现。

第六层确保第七层中的用户程序可以成功地消费数据,当然还有最终数据的展示。

有三种数据格式化方法需要注意:

  •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这个七位编码技术是字符编码中使用最广泛的标准。ASCII 的一个超集是 ISO-885901,它提供了西欧语言所必需的大多数字符。
  • 扩充的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EBDCIC,Extended Binary-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由 IBM 设计,用于大型机。此编码与其他字符编码方法不兼容。
  • 万国码(Unicode):可以使用 32 位,16 位或 8 位字符的字符编码,它尝试容纳所有已知的字母。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了解有关字符编码的更多信息。

加密:SSL 或 TLS 加密协议位于第六层。这些加密协议为网络上的节点提供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功能,帮助确保传输的数据抵御恶意用户的攻击。TLS 是 SSL 继任者。

如何诊断 OSI 第六层中的问题

这里是第六层中需要当心的一些问题:

  • 驱动程序不存在或损坏
  • 操作系统用户访问级别不正确

TL;DR

表示层负责格式化与加密数据。

七、应用层(第七层)

第七层是 应用层

顾名思义,这一层最终负责支持用户程序使用的服务。应用程序包括安装在操作系统中的软件程序,比如因特网浏览器(例如 Firefox)或文字处理程序(例如 Microsoft Word)。

应用程序可以在后台执行专门的网络功能,也可以要求第七层中专门的服务。

例如专门创建电子邮件程序,它在网络上运行并利用第七层中网络功能(比如电子邮件协议)。

应用程序也可以控制用户交互,比如安全检查(例如 MFA)、识别两名参与者的身份、初始化信息交换等。

这一层中运行的协议包括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安全壳协议(SSH,Secure Shel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因特网消息访问协议(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虽然这些协议中的每一个都服务于不同的功能,运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从较高的层次看,它们都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如何诊断 OSI 第七层中的协议

这里是第七层中需要当心的一些问题:

  • 所有之前各层中的问题
  • 软件应用程序配置不正确
  • 用户操作失误(我们都遇到过……)

TL;DR

应用层拥有用户应用程序运行所需的服务和功能,不包括应用程序本身。

八、TCP/IP 五层模型

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模型,也称为互联网协议套件。它简化了OSI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五个层次: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功能: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相同,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功能:与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相同,提供介质访问控制和链路控制。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功能:与OSI模型中的网络层相同,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功能:与OSI模型中的传输层相同,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包括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恢复。
  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功能:结合了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接口,支持应用软件和用户之间的交互。

TCP/IP 五层模型与OSI 七层模型主要区别:

  1. 层次数量

    • OSI模型有七层,TCP/IP模型有五层。
  2. 层次合并

    • 在TCP/IP模型中,应用层包含了OSI模型中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
  3. 实际应用

    • TCP/IP模型是互联网标准,实际网络通信中广泛采用TCP/IP协议。
    • OSI模型更多用于理论教学和参考,是描述网络通信过程的工具。
  4. 开发历史

    • OSI模型是一个通用标准,开发目的是提供一个网络通信的框架。
    • TCP/IP模型是基于实际需求发展起来的,更注重实用性和可实现性。

总结

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都描述了网络通信的分层结构,但在具体的层次划分和应用上有所不同。OSI模型更详细,分为七层,有助于理解和描述网络通信的每一步。而TCP/IP模型则更加简化和实用,适用于实际网络通信,是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网络通信大多基于TCP/IP模型,但OSI模型在理论学习和参考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九、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般概念

例如 :当家庭或者公司选择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接入网络,ISP通常会分配一个或多个公有IP地址,用于在互联网上唯一标识你的网络。对于家庭用户或小型企业,这通常是一个动态公有IP地址(通过DHCP分配),即每次连接到ISP时可能获得不同的IP地址。对于大型企业,可能会分配固定的静态公有IP地址。还会分配私有IP地址范围:ISP不会直接分配私有IP地址,但会提供一个NAT功能,让你的路由器为内部网络设备分配私有IP地址(例如192.168.x.x,10.x.x.x等)。

1. 子网掩码

  • 定义子网大小: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帮助路由器识别网络边界。ISP会提供子网掩码,以便你的设备正确配置网络参数。

2. 默认网关

  • 路由流量:ISP会提供默认网关(通常是ISP的路由器地址),这是你本地网络设备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流量的出口。默认网关将帮助你的设备将数据包发送到互联网。

3. DNS服务器地址

  • 域名解析:ISP会提供DNS服务器地址,用于将域名(例如www.google.com)解析为IP地址,使你的设备能够访问互联网资源。ISP的DNS服务器将处理你的DNS查询请求。

4. 带宽和流量限制

  • 网络速度:ISP会根据你的订阅套餐分配给你一定的带宽(上行和下行速度),决定你网络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
  • 流量限制:有些ISP可能会设定月度流量限制,如果超过限制,可能会降低网速或收取额外费用。

实例说明

假设你家中安装了宽带网络,以下是ISP可能分配给你的信息:

  1. 公有IP地址:203.0.113.45(动态分配)
  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3. 默认网关:203.0.113.1
  4. DNS服务器地址:8.8.8.8(谷歌DNS)和8.8.4.4

你家的路由器会从ISP获取这些信息,并配置网络,使所有连接到路由器的设备能够上网。路由器通常会使用NAT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例如192.168.1.x)映射到分配的公有IP地址,确保内部设备能够通过一个公有IP地址访问互联网。

5.子网掩码的作用

子网掩码由一系列连续的1和0组成,其中1代表网络部分,0代表主机部分。通过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二进制“与”运算,可以确定网络地址。

6.确定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过程

假设有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IP地址:192.168.1.10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首先,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 IP地址: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1010
  •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进行二进制“与”运算:

  • 网络部分: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0(即192.168.1.0)

主机部分是IP地址中未被子网掩码掩盖的部分:

  • 主机部分: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0(即10)

7.主机的定义

在网络术语中,“主机”是指任何连接到网络的设备,例如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智能手机等。主机部分的位数决定了在该子网内可以容纳的主机数量。

8.计算可用主机数量

子网掩码决定了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长度。例如,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24位是网络部分,剩下8位是主机部分。计算可用主机数量的方法如下:

  1. 计算主机部分的位数:32位 - 网络部分位数 = 8位。
  2. 可用主机数 = 2^8 - 2 = 254(减去2是因为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不能分配给主机)。

示例

假设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IP地址:192.168.1.10
  • 子网掩码:255.255.255.240

子网掩码的二进制形式为:

  •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计算主机部分的位数:

  • 主机部分:4位

计算可用主机数:

  • 可用主机数 = 2^4 - 2 = 14

这个子网可以有14个主机。

总结

  • 子网掩码:确定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主机:网络中每个独立的设备。
  • 网络部分:决定数据包的发送路径。
  • 主机部分:决定在该子网内可以容纳的主机数量。

理解子网掩码和IP地址的关系有助于网络设计和管理,确保网络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

十、网关

网关(Gateway)是一个网络节点,它充当其他网络之间的“出入口”,允许数据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传输。当你连接到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时,网关是你所在的本地网络和外部互联网之间的接口。

网关的功能

  1. 连接不同网络:网关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例如将本地局域网(LAN)连接到广域网(WAN)。
  2. 路由数据包:网关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一个网络。它通过查看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确定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3. 网络地址转换(NAT):网关可以执行网络地址转换,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从而允许本地网络中的设备访问互联网。
  4. 防火墙功能:很多网关设备还具备防火墙功能,可以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增强网络安全。

网关在家庭或小型办公网络中的角色

当你使用ISP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时,通常ISP会提供一个路由器,该路由器同时也充当网关。这个设备连接到ISP的网络,并通过NAT功能将公共IP地址转换为家庭网络或办公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

配置网关

  1. 连接到ISP:网关通过WAN接口连接到ISP提供的互联网服务。
  2. 分配IP地址:ISP会分配一个公共IP地址给网关的WAN接口,这个IP地址用于与外部互联网通信。
  3. 配置LAN:网关的LAN接口连接到家庭或办公网络中的设备,并分配私有IP地址(例如192.168.x.x)。
  4. 设置默认网关:本地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需要配置一个默认网关IP地址,这通常是网关设备在本地网络中的IP地址。例如,如果网关在本地网络中的IP地址是192.168.1.1,那么本地设备的默认网关应设置为192.168.1.1。

示例

假设你有一个家庭网络,连接到ISP的路由器/网关设备,其配置可能如下:

  • WAN接口:连接到ISP的网络,分配的公共IP地址是203.0.113.5。
  • LAN接口:连接到家庭网络,分配的私有IP地址是192.168.1.1。
  • 默认网关:本地设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等)配置的默认网关是192.168.1.1。

当本地设备发送数据到互联网时,数据包会先发送到默认网关(192.168.1.1),然后由网关通过NAT将数据包发送到ISP网络,并进一步传输到目标互联网地址。

总结

  • 网关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充当数据包的出入口。
  • 在家庭或办公网络中,网关通常是路由器,连接到ISP的网络。
  • 网关功能包括路由数据包、NAT、防火墙等。
  • 配置网关包括连接ISP、分配IP地址、配置LAN和设置默认网关。

当你使用ISP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时,网关是确保你本地网络设备能够访问互联网的关键组件。

十一、路由器和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Switch)通常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MAC地址在本地网络内转发数据帧。它通过建立MAC地址表来记住每个端口连接的设备,从而高效地将数据帧发送到正确的目的地端口。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通常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IP地址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它通过查看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决定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网络。

具体功能和区别

交换机
  • 工作层级:数据链路层(第二层)
  • 主要功能:在本地网络内转发数据帧
  • 依据:MAC地址
  • 应用场景:连接同一个网络内的多台设备,例如办公室或家庭网络
路由器
  • 工作层级:网络层(第三层)
  • 主要功能:在不同网络之间路由数据包
  • 依据:IP地址
  • 应用场景:连接不同的网络,例如家庭网络与互联网

在一个典型的家庭或办公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角色和位置如下:

  1.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互联网接入。
  2. 路由器:连接到ISP的网络,管理公共IP地址,并将数据包在互联网和本地网络之间路由。
  3. 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为本地网络中的设备提供连接点,转发本地数据帧。

具体示例

假设你有一个家庭网络:

  • 路由器连接到ISP的光纤或DSL调制解调器,获取公共IP地址,并提供NAT功能,使本地网络中的设备能够通过共享的公共IP地址访问互联网。
  • 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扩展本地网络中的端口数量,使更多设备能够连接到同一个本地网络。
工作过程:
  1. 数据包在本地网络内

    • 设备A发送一个数据帧到设备B。
    • 交换机根据设备B的MAC地址,将数据帧转发到连接设备B的端口。
  2. 数据包在本地网络和互联网之间

    • 设备A请求访问一个互联网资源。
    • 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根据目标IP地址,将数据包路由到ISP网络,再到互联网。
    • 返回数据包通过路由器,再次转发到设备A。

这样,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协作,可以高效地管理和传输数据,在本地网络内和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4o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50284870/article/details/140130205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