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并查集】一种简单而强大高效的数据结构

目录

一、并查集原理

二、并查集实现

三、并查集应用

1. LeetCode并查集相关OJ题

2. 并查集的其他应用及总结


一、并查集原理

并查集(Disjoint Set)是一种用来管理元素分组和查找元素所属组别的数据结构。它主要支持两种操作:查找(Find)和合并(Union)。

在并查集中,每个元素都被分配一个代表元素(也可以称为根节点),该代表元素用来表示所属的组别。初始时,每个元素都是其自身的代表元素,即根节点。当需要进行合并操作时,实际上是将两个组别的根节点连接在一起,从而将这两个组别合并为一个组别。而查找操作则是通过不断向上查找代表元素,直到找到根节点为止,以确定元素所属的组别。

在一些应用问题中,需要将n个不同的元素划分成一些不相交的集合开始时,每个元素自成一个单元素集合,然后按一定的规律将归于同一组元素的集合合并。在此过程中要反复用到查询某一个元素归属于那个集合的运算

比如:某公司今年校招全国总共招生10人,西安招4人,成都招3人,武汉招3人,10个人来自不同的学校, 起先互不相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团体,现给这些学生进行编号:{0, 1, 2, 3, 4, 5, 6, 7, 8, 9},而现在它们对应的值就代表自身,即-1 (这里约定,每个下标对应值如果是非负数,代表这个下标属于这个值的集合,或者说这个值就是该下标的根;负数则代表是一个集合的根,且元素数量就为负号后的数字,具体的看后面的图对照) ; 给以下数组用来存储该小集体,数组中的数字代表:该小集体中具有成员的个数。此时假设同一个地方的学生分别组成了小分队,西安学生小分队s1={0,6,7,8},成都学生小分队s2={1,4,9},武汉学生小分队s3={2,3,5}就相互认识了,10个人形成了三个小团体。假设0,1,2担任队长,负责大家的出行。

此时将这三个集合用一个数组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编号6,7,8同学属于0号小分队,该小分队中有4人(包含队长0);编号为4和9的同学属于1号小分队,该小分队有3人(包含队长1),编号为3和5的同学属于2号小分队,该小分队有3个人(包含队长1)。

仔细观察数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数组的下标对应集合中元素的编号
  2. 数组中如果为负数,负号代表根,数字代表该集合中元素个数
  3. 数组中如果为非负数,代表该元素双亲在数组中的下标

一段时间后,假设s1小分队的8号元素和s2小分队的1号元素玩到了一起,两个小圈子相互介绍认识,最后成为了一个小圈子,这就是合并。

现在0集合有7个人,2集合有3个人,总共两个朋友圈。

二、并查集实现

通过以上例子可知,并查集一般可以解决一下问题:
  • 1. 查找元素属于哪个集合
    • 沿着数组表示树形关系以上一直找到根(即:树中中元素为负数的位置)
  • 2. 查看两个元素是否属于同一个集合
    • 沿着数组表示的树形关系往上一直找到树的根,如果根相同表明在同一个集合,否则不在
  • 3. 将两个集合归并成一个集合
    • 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
    • 将一个集合名称改成另一个集合的名称
  • 4. 集合的个数
    • 遍历数组,数组中元素为负数的个数即为集合的个数。

到此可以看到,并查集并不复杂。综上,就能够自己实现一个并查集: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UnionFindSet {
    public int[] elem;

    public UnionFindSet(int n) {
        this.elem = new int[n];
        Arrays.fill(elem, -1);
    }

    /**
     * 找x下标对应的根
     *
     * @param x 下标
     * @return x根的下标
     */
    public int findRoot(int x) {
        if (x < 0)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下标不合法");
        }
        while (elem[x] >= 0) {
            x = elem[x];
        }
        return x;
    }

    /**
     * 合并两个集合 x1和x2必须从根合并
     *
     * @param x1 把x2作为自己的子集
     * @param x2 成为x1的子集
     */
    public void union(int x1, int x2) {
        //x1和x2到自己集合的根位置
        x1 = findRoot(x1);
        x2 = findRoot(x2);
        if (x1 == x2) return; //相同根,不需要合并
        elem[x1] = elem[x1] + elem[x2];
        elem[x2] = x1;
    }

    /**
     * 判断两个下标对应的数字是否在一个集合中 -> 是否同根
     */
    public boolean isSameSet(int x1, int x2) {
        x1 = findRoot(x1);
        x2 = findRoot(x2);
        return x1 == x2;
    }

    /**
     * 求数组中集合的个数
     */
    public int getCount() {
        int count = 0;
        for (int x : elem) {
            if (x < 0) {
                count++;
            }
        }
        return count;
    }
}

UnionFindSet类测试: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nionFindSet ufs = new UnionFindSet(10);

        ufs.union(0, 6);
        ufs.union(0, 7);
        ufs.union(0, 8);

        ufs.union(1, 4);
        ufs.union(1, 9);

        ufs.union(2, 3);
        ufs.union(2, 5);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ufs.elem));
        System.out.println("合并根为0和根为1的集合:");
        ufs.union(0, 1);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ufs.elem));

        System.out.println(ufs.isSameSet(3, 6));
        System.out.println(ufs.isSameSet(4, 8));
        System.out.println(ufs.getCount());
    }
}

 测试结果正确:

三、并查集应用

1. LeetCode并查集相关OJ题

题目一:LeetCdoe 547. 省份数量icon-default.png?t=N7T8https://leetcode.cn/problems/number-of-provinces/description/

有 n 个城市,其中一些彼此相连,另一些没有相连。如果城市 a 与城市 b 直接相连,且城市 b 与城市 c 直接相连,那么城市 a 与城市 c 间接相连。

省份 是一组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城市,组内不含其他没有相连的城市。

给你一个 n x n 的矩阵 isConnected ,其中 isConnected[i][j] = 1 表示第 i 个城市和第 j 个城市直接相连,而 isConnected[i][j] = 0 表示二者不直接相连。

返回矩阵中 省份 的数量。

思路:前面我们已经自己实现了一个并查集,这里就可以用上。题目说到:isConnected[i][j] = 1 表示第 i 个城市和第 j 个城市直接相连,而 isConnected[i][j] = 0 表示二者不直接相连。对于矩阵中值为1的元素,将他们所对应城市相连,进行合并(i ==j时就是自己和自己相连,不需要合并),最后看并查集中负数的个数,即为省份数量。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CircleNum(int[][] isConnected) {
        int n = isConnected.length;
        UnionFindSet ufs = new UnionFindSet(n);
        //遍历数组,合并
        for(int i = 0; i < n; i++) {
            for(int j = 0; j < isConnected[i].length; j++) {
                if(i != j && isConnected[i][j] == 1) {
                    ufs.union(i, j);
                }
            }
        }
        return ufs.getCount();
    }
}

前面自己实现的并查集类也要放到代码框中,官方题解中同样有并查集的解法。

题目2:LeetCode 990. 等式方程的可满足性icon-default.png?t=N7T8https://leetcode.cn/problems/satisfiability-of-equality-equations/

给定一个由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字符串方程组成的数组,每个字符串方程 equations[i] 的长度为 4,并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之一:"a==b" 或 "a!=b"。在这里,a 和 b 是小写字母(不一定不同),表示单字母变量名。

只有当可以将整数分配给变量名,以便满足所有给定的方程时才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思路:将每个变量看出一个节点,==关系看作两者的连接,即将两者合并成一个集合(题目的提示:出现的字母都为小写字母,因此集合的长度给26就够了)。我们先遍历一次数组,将所有==关系的变量合并;再遍历数组,看每个 != 关系的两个变量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如果在同一个集合,说明与方程冲突,即为false。若都无冲突,即为true。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equationsPossible(String[] equations) {
        //1.合并所有==的情况
        int n = equations.length;
        UnionFindSet ufs = new UnionFindSet(26);//所有小写字母
        for(int i = 0; i < n; i++) {
            if(equations[i].charAt(1) == '=') {
                //合并
                ufs.union(equations[i].charAt(0) - 'a',equations[i].charAt(3) - 'a');
            }
        }
        //2.判断!=的情况是否正确
        for(int i = 0; i < n; i++) {
            //如果==,说明不满足方程
            if(equations[i].charAt(1) == '!' && 
                ufs.isSameSet(equations[i].charAt(0) - 'a',equations[i].charAt(3) - 'a'))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同样,前面自己实现的并查集类也要放到代码框中,官方题解中也是并查集的解法。

2. 并查集的其他应用及总结

并查集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

  1. 连通性问题:并查集常被用来判断图中节点之间的连通性。通过并查集可以快速判断两个节点是否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从而进行相关操作,比如最小生成树算法中的 Kruskal 算法。

  2. 图论中的环检测:在无向图中,可以利用并查集来检测是否存在环路。每次加入一条边时,如果边的两个端点已经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则说明存在环路。

  3. 最近公共祖先(LCA)问题:在树形结构中,通过并查集可以快速计算两个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4. 社交网络中的关系处理:在社交网络中,可以利用并查集维护用户之间的关系,快速合并用户的关系圈子或者查找两个用户之间的关系。

总结:并查集在算法和数据结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时间复杂度通常为接近常数级别,使其成为许多算法和数据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并查集很优秀,但相对来说并查集面试的频率不是特别高,可以说不是一个面试热点。虽然如此,并查集的思想还是很实用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结构,通常一旦想到用并查集解决问题,思路也会变得很清晰,所以建议还是好好学习一下。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jsjzhx/article/details/136479764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