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物理层

一、 基本概念

1.1 物理层作用、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提到过,物理层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信号传输比特0和1?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有很多传输媒体物理层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的屏蔽掉这些传输媒体的差异,这样就能更好地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

那么传输媒体有哪些呢?⬇️ 

1.2 传输媒体有哪些 

 

 双绞线:是两根绝缘的铜线绞合构成的。几乎所有的电话都用双绞线连接到电话交换机。

光纤:1.单模光纤:

2.多模光纤

​​​​​​​

不适合远距离传输

1.2 一些特性 

(1)机械特性 

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等…… 

(2)电气特性 

接口电缆上各条线的电压范围 

(3)功能特性 

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4)过程特性 

不同功能的各种事件的出现顺序 

1.3 关于信道 

信道是向某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因此一条通信道路往往有两条信道

1.3.1 通信的几种方式 

(1)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例如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只能交替发送信息,不能同时,例如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可以同时向对方发送信息,例如电话,两个人能同时讲话。 

1. 也可以按连接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在远距离传输中使用串行;在计算机内部,例如CPU与内存之间等,使用并行

 1.3.2 调制与编码

1.调制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里面有些信号没法传送, 比如太低频的分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的两类:

1. 一种是调制变换他的波形,让他能适应信道然后成功发送,那它依旧是基带信号。数字信号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数字信号,这就叫做编码

2.另一种使用载波调制(叫带通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调制后的信号叫带通信号

2. 编码 

 

习题 

10BaseT=10Mb/s 

 1.3.3 码元传输速率

 前面我们提到过物理层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数据链路层,所以我们要让选择的传输媒体传输过程更稳定,出错率、误差更小。

传输媒体质量越差,接收端波形就失真越严重。失真过大就会无法识别。(人家跟你说明天开会,你听到的只有电流声那不完蛋了吗)除了质量问题,还会有别的问题,例如码元传输速率太快,距离问题,或者有噪声干扰。

一般传输码元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

(1)信道能通过的频率范围

信道能通过的频率是有限制的,过高的无法通过,就会被衰减一点让他不那么高。就相当于本来我们说话的时候本来每个字音调都不一样,但它现在要求必须都一样,那听起来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含糊不清。也就指码元之间失去了清晰界限,叫“码间串扰”。

为避免码间串扰诞生了“奈式准则”,⬇️

 

 但是这是理想条件,因为不可能没有噪声,所以我们还要知道一个东西-信噪比

2)信噪比 

信噪比就是 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 常记为S/N

但通常大家都用分贝作声音的单位:

信噪比(dB) = 10log10(S/N) (dB )

后来有人推出了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率C,也就是香农公式

C = Wlog2(1+S/N) (bit/s) 

​​​​​​​W:信道带宽,S:信号在信道内平均功率,N:信道内高斯噪声功率。上述公式说明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很好理解,就是在信道内信号传输的有效的多,噪声干扰少,极限传输速率就更高呗)

那么对于固定的带宽,信噪比,我们能怎么提高码元的传输速率呢

这个问题就像你去倒垃圾,如果垃圾袋的大小是固定的,你从出发点到垃圾桶的距离也是固定的,那你怎么做到极限传输呢。那就一次多提几个垃圾袋呗。

因此,我们要,让每个码元携带更多的信息(奈式准则​​​​​​​)。

 例如,之前一个码元只携带一个比特,现在一个码元携带三个bit,那就可以表示八种信号,信息量提高了。

 (3)传输速率相关习题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3151549808/article/details/143695996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