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 核心知识总结
NIO 简介
在传统的 Java I/O 模型(BIO)中,I/O 操作是以阻塞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一个线程执行一个 I/O 操作时,它会被阻塞直到操作完成。这种阻塞模型在处理多个并发连接时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因为需要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线程,而线程的创建和切换都是有开销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 Java1.4 版本引入了一种新的 I/O 模型 — NIO (New IO,也称为 Non-blocking IO) 。NIO 弥补了同步阻塞 I/O 的不足,它在标准 Java 代码中提供了非阻塞、面向缓冲、基于通道的 I/O,可以使用少量的线程来处理多个连接,大大提高了 I/O 效率和并发。
下图是 BIO、NIO 和 AIO 处理客户端请求的简单对比图(关于 AIO 的介绍,可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Java IO 模型详解,不是重点,了解即可)。
⚠️需要注意:使用 NIO 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性能,它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高并发和高延迟的网络环境下。当连接数较少、并发程度较低或者网络传输速度较快时,NIO 的性能并不一定优于传统的 BIO 。
NIO 核心组件
NIO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组件:
- Buffer(缓冲区):NIO 读写数据都是通过缓冲区进行操作的。读操作的时候将 Channel 中的数据填充到 Buffer 中,而写操作时将 Buffer 中的数据写入到 Channel 中。
- Channel(通道):Channel 是一个双向的、可读可写的数据传输通道,NIO 通过 Channel 来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通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可以代表文件、套接字或者其他数据源之间的连接。
- Selector(选择器):允许一个线程处理多个 Channel,基于事件驱动的 I/O 多路复用模型。所有的 Channel 都可以注册到 Selector 上,由 Selector 来分配线程来处理事件。
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暂时不理解没关系,后文会详细介绍):
Buffer(缓冲区)
在传统的 BIO 中,数据的读写是面向流的, 分为字节流和字符流。
在 Java 1.4 的 NIO 库中,所有数据都是用缓冲区处理的,这是新库和之前的 BIO 的一个重要区别,有点类似于 BIO 中的缓冲流。NIO 在读取数据时,它是直接读到缓冲区中的。在写入数据时,写入到缓冲区中。 使用 NIO 在读写数据时,都是通过缓冲区进行操作。
Buffer
的子类如下图所示。其中,最常用的是 ByteBuffer
,它可以用来存储和操作字节数据。
Buffer 的子类
你可以将 Buffer 理解为一个数组,IntBuffer
、FloatBuffer
、CharBuffer
等分别对应 int[]
、float[]
、char[]
等。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缓冲区,我们来简单看看Buffer
类中定义的四个成员变量: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ffer {
// Invariants: mark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private int mark = -1;
private int position = 0;
private int limit;
private int capacity;
}
这四个成员变量的具体含义如下:
- 容量(
capacity
):Buffer
可以存储的最大数据量,Buffer
创建时设置且不可改变; - 界限(
limit
):Buffer
中可以读/写数据的边界。写模式下,limit
代表最多能写入的数据,一般等于capacity
(可以通过limit(int newLimit)
方法设置);读模式下,limit
等于 Buffer 中实际写入的数据大小。 - 位置(
position
):下一个可以被读写的数据的位置(索引)。从写操作模式到读操作模式切换的时候(flip),position
都会归零,这样就可以从头开始读写了。 - 标记(
mark
):Buffer
允许将位置直接定位到该标记处,这是一个可选属性;
并且,上述变量满足如下的关系:0 <= mark <= position <= limit <= capacity 。
另外,Buffer 有读模式和写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用于从 Buffer 中读取数据或者向 Buffer 中写入数据。Buffer 被创建之后默认是写模式,调用 flip()
可以切换到读模式。如果要再次切换回写模式,可以调用 clear()
或者 compact()
方法。
Buffer
对象不能通过 new
调用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只能通过静态方法实例化 Buffer
。
这里以 ByteBuffer
为例进行介绍:
Buffer 最核心的两个方法:
get
: 读取缓冲区的数据put
:向缓冲区写入数据
除上述两个方法之外,其他的重要方法:
flip
:将缓冲区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它会将limit
的值设置为当前position
的值,将position
的值设置为 0。clear
: 清空缓冲区,将缓冲区从读模式切换到写模式,并将position
的值设置为 0,将limit
的值设置为capacity
的值。- ……
Buffer 中数据变化的过程
import java.nio.*;
public class CharBuff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分配一个容量为8的CharBuffer
CharBuffer buffer = CharBuffer.allocate(8);
System.out.println("初始状态:");
printState(buffer);
// 向buffer写入3个字符
buffer.put('a').put('b').put('c');
System.out.println("写入3个字符后的状态:");
printState(buffer);
// 调用flip()方法,准备读取buffer中的数据,将 position 置 0,limit 的置 3
buffer.flip();
System.out.println("调用flip()方法后的状态:");
printState(buffer);
// 读取字符
while (buffer.hasRemaining()) {
System.out.print(buffer.get());
}
// 调用clear()方法,清空缓冲区,将 position 的值置为 0,将 limit 的值置为 capacity 的值
buffer.clear();
System.out.println("调用clear()方法后的状态:");
printState(buffer);
}
// 打印buffer的capacity、limit、position、mark的位置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State(CharBuffer buffer) {
System.out.print("capacity: " + buffer.capacity());
System.out.print(", limit: " + buffer.limit());
System.out.print(", position: " + buffer.position());
System.out.print(", mark 开始读取的字符: " + buffer.mark());
System.out.println("\n");
}
}
输出:
初始状态:
capacity: 8, limit: 8, position: 0
写入3个字符后的状态:
capacity: 8, limit: 8, position: 3
准备读取buffer中的数据!
调用flip()方法后的状态:
capacity: 8, limit: 3, position: 0
读取到的数据:abc
调用clear()方法后的状态:
capacity: 8, limit: 8, position: 0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a15799652947/article/details/143746855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