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最全知识点问答】第一章 概述
重点和难点
-
重点: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分类以及网络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
重点掌握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特点和功能。
-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特点。
-
-
难点:
-
理解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
区分 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异同点。
-
关键问题
-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
-
因特网由哪些部分组成?
-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分类方式?
-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各自有什么特点?
-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
TCP/IP 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
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有哪些异同点?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系统,它通过通信设备、线路和通信软件(操作系统、协议等)将位于不同位置的多台自治计算机互连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集成,一个互联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Tanenbaum 将其定义为一个互联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其中互联是指计算机之间有通信信道相连且可以交换信息,自主是指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关系,所有计算机平等独立。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共享。连网计算机必须遵循全网统一的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
-
1969 年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 ARPANET。
-
1979 年,研究开发 TCP/IP,80 年代 TCP/IP 应用于 UNIX。
-
1983 年,TCP/IP 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同年 ARPANET 分解成两个网络:ARPANET(进行实验研究用的科研网)和 MILNET(军用计算机网络)。
-
1985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投入 TCP/IP 的研发,建成 NSFNet。
-
90 年代后,Internet 飞速发展,入网的用户数呈指数增长。
-
93 年美国政府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之后,GII(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在全球掀起。
-
1997 年 7 月,美国提出了 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
2005 年美国 NSF 启动 GENI(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ing Innovation)和 FIND (Future INternet Design)。
因特网由哪些部分组成?
-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分类方式?
-
按照传输技术可分为广播网络、点点网络;按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接入网;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总线网、树型网、环型网、网状网;按交换技术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混合交换网络;按网络使用者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络。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各自有什么特点?
-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包括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阶段。其优点是通信过程中通信线路被独占,数据传输稳定可靠。缺点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不适合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传输。
-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
-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高效灵活迅速可靠。优点包括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充分使用链路的带宽;有完善的网络协议和自适应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缺点是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和通讯过程的接口,如信号的编码、网络接插件的电、机械接口等。
-
数据链路层: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有差错的物理链路转化成对网络层来说没有传输错误的数据链路。以数据帧为单位进行传输,进行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物理寻址、媒体访问控制等。
-
网络层:进行路由、转发和拥塞控制,确定分组如何从源端到目的端,当分组需跨越多个网络时,解决不同网络的寻址方法不同、分组长度可能不同、两个网络使用的协议不同等问题。
-
运输层:为上层用户提供不依赖于具体网络的高效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提供面向连接、无连接以及安全连接服务。
-
会话层:负责建立(或清除)在两个通信的表示层之间的通信通道,包括交互管理、同步,异常报告,管理不同主机上各个进程间的对话。
-
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数据或信息语法的表示变换,负责机器内部的数据表示与抽象数据表示之间的变换,数据的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等变换。
-
应用层:处理应用进程之间所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为应用进程提供访问 OSI 环境的手段,如域名服务、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虚拟终端等。
TCP/IP 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如 FTP、TELNET 等各种应用层协议。
-
运输层: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TCP 和不可靠的非连接传输层协议 UDP。
-
网际层 IP:提供非连接的分组交换功能。
-
网络接口层:与物理网络具体实现有关,没有专用协议。
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有哪些异同点?
-
相同点:
-
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概念。
-
两者都有功能相似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
-
不同点:
-
在 OSI 模型中,严格地定义了服务、接口、协议;在 TCP/IP 模型中,并没有严格区分服务、接口与协议。
-
OSI 模型支持非连接和面向连接的网络层通信,但在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 模型只支持非连接的网络层通信,但在传输层有支持非连接和面向连接的两种协议可供用户选择。
-
TCP/IP 模型中不区分、甚至不提起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
-
什么是 Internet?它与 internet 有什么不同?
-
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接入网各自有什么特点?
-
分组交换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协议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
网络分层有哪些好处?
-
各层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
OSI 模型中数据的传送过程是怎样的?
-
TCP/IP 四层协议表示方法中,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用到哪些层次?
-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是怎样的?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
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使用 TCP/IP 协议进行通信的过程是怎样的?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
-
分布式系统在分布式 OS 统一调度下,各计算机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并行计算。用户面对的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组成分布式系统的各计算机如何协同工作是对用户透明的,用途主要是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
计算机网络非协调性,各计算机对用户非透明,用户必须指定资源的位置,用途主要是资源共享。
什么是 Internet?它与 internet 有什么不同?
-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
Internet(因特网、国际互联网):专用名词,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由美国阿帕网(ARPANET)发展而成,主要采用 TCP/IP 协议作为通信的规则。起源于美国阿帕网,端系统包括计算机、手机、电话、PDA、信息家电、汽车等,区别在于软件。
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
1989 年 9 月,国家计委向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1992 年 NCFC 工程全部完成,后改名中国科技网(CSTNet)。
-
1994 年 4 月,NCFC 代表中国正式加入 Internet,向 InterNIC 注册 CN 域名。
-
1994 年 9 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设正式启动,96 年 1 月正式开通。
-
1994 年 10 月,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开始启动。
-
1996 年 9 月,中国金桥网(ChinaGBN)正式开通。
-
1997 年,Chinanet 与 CSTNet、Cernet、ChinaGBN 互联互通。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互联网不断发展,网民数量、国际出口带宽、网站数等不断增加。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接入网各自有什么特点?
-
局域网(LAN):距离短、通信时延小(几十微秒)、数据速率高(10 - 1000Mbps)、低误码率(10 - 8~10 - 11)。一般采用 Broadcast 技术,具有简单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和环型两种广播式网络。
-
城域网(MAN):同 LAN 非常相似,也是使用 Broadcast 技术,但为了获得较好的可扩展性,使用一种分布式队列双总线机制(DQDB,IEEE802.6)。
-
广域网(WAN):由端点系统和通信子网组成。端点系统是运行用户程序的计算机集合,通信子网负责在用户计算机之间传输消息,包括传输线路和交换单元。路由器遵循存储转发原则。
-
接入网:满足用户对高速上网的要求而出现的网络技术,是从居民住宅至某个 ISP 之间的中间网络。常用的技术有 xDSL、Cable Modem、以太网接入等。
分组交换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协议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网络分层有哪些好处?
-
容易解决通信的异构性问题,上层解决不同种语言的相互翻译(数据的不同表示),下层解决信息传递,使复杂问题简化,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
-
每层只关心本层的内容,不用知道其他层如何实现。
-
使设计容易实现,每个层次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向下一层请求服务。
各层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
地址问题:每层都要有识别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机制。
-
数据传送规则:包括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
差错控制:通信链路上的故障,如检错和纠错机制。
-
顺序问题:有些信道不能保证报文发送的先后顺序。
-
流量控制:发送方过快,可能会“淹没”接收方。
-
报文的分割和重组问题。
-
多路复用和分用:发送端的几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
-
路由:源和目的端之间有多条通路时,需要进行路由选择。
OSI 模型中数据的传送过程是怎样的?
-
发送进程将数据发给应用层,应用层在收到的数据上加上该层的控制信息,然后将封装好的数据传给表示层;表示层收到数据后,加上表示层控制信息,然后传给会话层;以此类推,每一层在收到的数据上加上控制信息,并传给下一层。当传到物理层,数据通过物理媒体传到接收机器。
-
在接收机器上,每一层从收到的数据中去掉本层的控制信息,然后传给上一层;逐层上传,直到接收进程。
TCP/IP 四层协议表示方法中,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用到哪些层次?
-
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是怎样的?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
应用层:处理应用进程之间所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为应用进程提供访问 OSI 环境的手段。
-
运输层:为上层用户提供不依赖于具体网络的高效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
网络层:进行路由、转发和拥塞控制,确定分组如何从源端到目的端。
-
数据链路层:进行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物理寻址、媒体访问控制等。
-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和通讯过程的接口。
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使用 TCP/IP 协议进行通信的过程是怎样的?
-
客户发起连接建立请求,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请求。以后就逐级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使用 TCP 和 IP)。
-
首先,客户发起连接建立请求。客户进程在需要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时,会主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以建立连接。这个请求会通过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等底层协议进行传输。
-
然后,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请求。服务器进程在接收到客户的连接请求后,会对请求进行处理。如果服务器同意建立连接,它会向客户发送一个确认信息,表示接受连接请求。
-
连接建立后,双方就可以逐级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使用 TCP 和 IP)进行数据传输。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会从应用层开始,依次经过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进行封装和传输。在接收方,数据会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解封装,最终到达应用层,被应用进程接收和处理。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chao_666666/article/details/142471052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