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前端开发设计模式——状态模式

目录

一、状态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二、状态模式的结构与原理

1.结构:

2.原理:

三、状态模式的实现方式

四、状态模式的使用场景

1.按钮的不同状态:

2.页面加载状态:

3.用户登录状态:

五、状态模式的优点

1.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2.增强代码的可读性:

3.更好的处理动态变化:

六、状态模式的缺点

1.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

2.可能会增加内存占用:

七、状态模式的注意事项

1.状态的划分要合理:

2.状态的转换要清晰:

3.注意性能问题:


一、状态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

        特点:

                将状态的行为封装在独立的状态类中,使得状态的转换更加清晰、可维护。

                减少了条件判断语句,使代码更加简洁、易于理解。

                实现了状态与行为的解耦,使得状态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对象的其他部分。

二、状态模式的结构与原理

1.结构:

        1.1  状态接口:

                定义了一组方法,这些方法代表了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

        1.2  具体状态类:

                实现状态接口,每个具体状态类代表对象的一种特定状态,并实现与该状态相关的行为。

        1.3  上下文对象:

                拥有一个对当前状态的引用,并将与状态相关的操作委托给当前状态对象。当上下文对象的内部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切换到不同的具体状态类,从而改变其行为。

2.原理:

        通过将对象的行为与状态分离,使得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当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切换到相应的状态类,执行该状态下的行为。

三、状态模式的实现方式

步骤:

1.定义状态接口,明确在不同状态下需要实现的方法。

        示例:

class State {
  handleEvent() {
    throw new Error('This method must be overridden.');
  }
}

2.创建具体状态类,实现状态接口,并在每个类中实现特定状态下的行为。

        示例:

class StateA extends State {
  handleEvent() {
    console.log('In State A.');
    // 执行状态 A 下的特定行为
  }
}

class StateB extends State {
  handleEvent() {
    console.log('In State B.');
    // 执行状态 B 下的特定行为
  }
}

3.在上下文对象中,维护一个对当前状态的引用,并提供方法来设置和切换状态。上下文对象将与状态相关的操作委托给当前状态对象执行。

        示例:

class Context {
  constructor() {
    this.state = new StateA();
  }

  setState(state) {
    this.state = state;
  }

  handleEvent() {
    this.state.handleEvent();
  }
}

四、状态模式的使用场景

1.按钮的不同状态:

        例如按钮有正常状态、禁用状态、鼠标悬停状态等,每个状态下的行为不同,可以使用状态模式来管理这些状态和行为。

2.页面加载状态:

        页面在加载数据时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如正在加载、加载成功、加载失败等,可以使用状态模式来处理不同状态下的显示和交互。

        示例: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新闻资讯类的网页应用。当用户打开页面时,页面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新闻数据并展示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页面会经历不同的状态:

                (1)正在加载状态:页面刚打开时,显示一个加载动画,告知用户数据正在加载中。此时可以创建一个 “加载中” 的状态类,比如:

class LoadingState {
  show()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innerHTML = '<div class="loader">Loading...</div>';
  }
}

                (2)加载成功状态:当数据成功从服务器返回并渲染到页面上时,显示新闻列表。创建一个 “加载成功” 的状态类

class SuccessState {
  show(data) {
    let html = '';
    data.forEach(item => {
      html += `<div>${item.title}</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innerHTML = html;
  }
}

                (3)加载失败状态:如果数据加载过程中出现错误,显示错误提示信息。对应的状态类如下:

class ErrorState {
  show()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innerHTML = '<div class="error">Failed to load data.</div>';
  }
}

                 然后创建一个上下文对象来管理这些状态:

class PageStateContext {
  constructor() {
    this.state = new LoadingState();
  }

  setState(state) {
    this.state = state;
  }

  show() {
    this.state.show();
  }
}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切换状态:

const context = new PageStateContext();
// 模拟数据加载
setTimeout(() => {
  const isSuccess = Math.random() > 0.5;
  if (isSuccess) {
    const data = [
      { title: 'News 1' },
      { title: 'News 2' }
    ];
    context.setState(new SuccessState());
    context.show(data);
  } else {
    context.setState(new ErrorState());
    context.show();
  }
}, 2000);

3.用户登录状态:

        用户在未登录、登录中、已登录等状态下,页面的显示和功能会有所不同,可以使用状态模式来管理这些状态。

        示例:

                在一个社交类的前端应用中,用户的登录状态会影响页面的显示和功能。可以使用状态模式来管理用户的登录状态:

                (1)未登录状态:显示登录按钮和注册链接。状态类如下:

class NotLoggedInState {
  show()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Area').innerHTML = '<button>Login</button><a href="#">Register</a>';
  }
}

                (2) 登录中状态:显示加载动画,提示用户正在登录。状态类为:
 

class LoggingInState {
  show()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Area').innerHTML = '<div class="loader">Logging in...</div>';
  }
}

                (3) 已登录状态:显示用户头像和用户名,以及退出登录按钮。状态类如下:

class LoggedInState {
  show(us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Area').innerHTML = `<img src="${user.avatar}" alt="Avatar"><span>${user.username}</span><button>Logout</button>`;
  }
}

                 创建上下文对象来管理这些状态:

class UserStateContext {
  constructor() {
    this.state = new NotLoggedInState();
  }

  setState(state) {
    this.state = state;
  }

  show() {
    this.state.show();
  }
}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切换状态:

const context = new UserStateContext();
// 模拟用户点击登录按钮
document.getElementById('login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context.setState(new LoggingInState());
  context.show();
  // 模拟登录成功
  setTimeout(() => {
    const user = { username: 'John', avatar: 'avatar.jpg' };
    context.setState(new LoggedInState());
    context.show(user);
  }, 2000);
});
// 模拟用户点击退出登录按钮
document.getElementById('logout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context.setState(new NotLoggedInState());
  context.show();
});

五、状态模式的优点

1.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状态和行为的分离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于修改和扩展。

2.增强代码的可读性:

        通过将状态的行为封装在独立的类中,使得代码的逻辑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3.更好的处理动态变化:

        可以轻松地添加新的状态和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六、状态模式的缺点

1.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

        引入了更多的类和对象,可能会使代码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2.可能会增加内存占用:

        每个状态都需要一个具体的状态类实例,可能会占用更多的内存。

七、状态模式的注意事项

1.状态的划分要合理: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划分状态,避免状态过多或过少。

2.状态的转换要清晰:

        确保状态之间的转换逻辑清晰,避免出现混乱的状态转换。

3.注意性能问题:

        如果状态的切换非常频繁,可能会影响性能,可以考虑优化状态的管理方式。

关于状态模式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如果对于其他设计模式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下方的专栏目录,里面有其他设计模式的文章。码字不易,点个赞再走吧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jxnd123456/article/details/142935533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