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数据挖掘基本架构知识点

数据挖掘的基本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数据获取

 

1. 数据源

- 可以是数据库(如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等)、文件系统(如CSV文件、XML文件等)、网络数据(如网页内容、社交媒体数据)等。

2. 数据采集

- 通过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将数据从不同数据源抽取到数据仓库或数据挖掘的工作环境中。例如,使用开源的Kettle工具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操作。

 

二、数据预处理

 

1. 数据清洗

- 处理缺失值,如用均值、中位数填充数值型缺失值,用众数填充分类变量缺失值;去除重复数据以减少数据冗余。

2. 数据集成

- 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合并到一起,例如将不同部门的销售数据整合。

3. 数据变换

- 进行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归一化(将数据映射到[0,1]区间)等操作,便于后续的挖掘算法处理。

 

三、数据挖掘算法应用

 

1. 分类算法

- 例如决策树(如C4.5算法)、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等。决策树通过构建树状结构对数据进行分类;SVM通过寻找最优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开;朴素贝叶斯基于贝叶斯定理进行分类。

2. 聚类算法

- 如K - 均值聚类、层次聚类等。K - 均值聚类将数据划分为K个簇,使簇内数据点的距离平方和最小;层次聚类构建数据点的层次结构。

3. 关联规则挖掘

- 最著名的是Apriori算法,用于发现数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在购物篮分析中发现哪些商品经常被一起购买。

 

四、结果评估与解释

 

1. 评估指标

- 对于分类算法,常用准确率(预测正确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召回率(预测出的正例占实际正例的比例)、F1值(综合准确率和召回率的指标)等。对于聚类算法,常用轮廓系数(衡量聚类的紧密性和分离度)等。

2. 结果解释

- 将挖掘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并解释给业务人员或决策者,例如将分类结果以混淆矩阵的形式展示,将聚类结果通过可视化工具(如Python中的matplotlib)进行图形化展示,以便于理解数据挖掘所发现的模式和关系。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2301_81687813/article/details/142864570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