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OpenCV 之父 Gary Bradski:灾难性遗忘和持续学习是尚未解决的两大挑战 | Open AGI Forum
作者 | Annie Xu
采访、责编 | Eric Wang
出品丨GOSIM 开源创新汇
Gary Bradski,旺盛的好奇心、敢于冒险的勇气、独到的商业视角让他成为计算视觉、自动驾驶领域举重若轻的奠基者。
Gary 曾加入 Stanley 的团队,帮助其赢得 2005 年美国穿越沙漠 DARPA 机器人挑战大赛桂冠,他们的获奖车辆至今还陈列在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博物馆。而大赛中所用到的技术,也为后来 Google 的自动驾驶奠定了重要基础。
计算视觉领域的混乱规则让他萌生了建立统一、简洁视觉数据库的想法,从零到一创建了 OpenCV——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最知名的开源组织。
此外,他还有独到的投资视角,参与了许多科技领域的创业和投资。Lambda Labs——他的投资之一——一家处于谷歌、亚马逊等巨头之间的云服务公司,价值几十亿美元,已经实现盈利。
面对如何解决 AI 发展“灾难性遗忘”的困境和高昂的训练成本,他给出”世界模型“和模仿”生物的持续学习机制“的解法。
本届 GOSIM CHINA 2024 大会中,Gary 带来了《OpenCV 与空间智能》的精彩演讲。会后,GOSIM 对话栏目 Open AGI Forum 特别邀请到 Gary Bradski,由 CSDN 资深科技编辑 Eric Wang 独家对话,分享 Gary 对创业、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和 AI 领域的深刻洞察。
Gary 的精彩观点摘录:
-
睡眠可能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清理”外部噪音的作用,从而帮助组织和结构化知识。
-
你在睡梦中身处一个世界,醒来后,梦并未结束,而你连接了外部的数据源,世界模型正是通过输入并匹配外部感知而形成的。
-
人类还会建模世界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即“世界的物理法则”。所以不仅仅是“是什么”(WHAT)和“在哪里”(WHERE),还会有“为什么”(WHY)的系统。我将 AI 模型与 3D 系统结合,让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不仅能识别“是什么”,还能判断“在哪里”。
-
现阶段大多数模型的成功模式是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微调,重构一个全新的更接近生物学习机制的AI系统可以尝试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实现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让机器人在探索环境的同时适应环境中的变化,遇到移动的物体时作出相应变化,实现不断的学习。
-
从安全角度来看,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记录每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行中遇到的异常情况,每次更新软件时,车企必须在模拟环境中经过所有已知和新记录的情境测试,确保在一百万英里内无事故才能在真实环境中部署新软件。
以下是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创建 OpenCV:风险与机遇并存
Eric Wang:您以前曾说,创建 OpenCV 的动机是减少重复工作并提高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整体效率。那么在创建 OpenCV 之初是否遇到过阻力?如果有,又是如何克服的?
Gary Bradski:确实遇到过很多阻力。当时 Intel 的目标是让人们不再需要新的计算机:已经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可以完成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的需求,为什么还需要新的机器?但我认为,AI 和视觉处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当时计算机视觉领域非常混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码库,科学研究是无法重复的,你甚至无法验证别人研究的真实性。我认为应该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创建过程中,我也确实遇到了很多阻力,多次差点被 Intel 开除。
没有得到上层管理者同意下,我直接指挥其他人进行相关研究,这样做确实冒了很大风险,但进展斐然。当然,我并不推荐其他人也这样做,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或能够承受这样的风险。
在 DARPA 的无人驾驶大赛上,他们认为我干扰了其他团队:其他人也想加入我的项目,结果没办法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我的上司大发雷霆,于是我离开了公司,开始专注于无人驾驶项目。有些人担心被解雇退出了项目,但留下来的人成为了改变世界的一份子。
Eric Wang: 您曾提到想组织一个新型的机器人竞赛,关注现实世界中的任务,如种植粮食、修路等。那么,这类竞赛应该包含哪些要素?您希望通过这些竞赛达成哪些具体目标?
Gary Bradski:竞赛的举办主要取决于资金。聘请评委以及组织相关活动都需要花钱,因此我们希望找到赞助商来赞助比赛。关于比赛内容方面,我希望能够举办一些更真实、有意义的比赛。如果竞赛只是让机器人跑来跑去收拾茶杯,有什么意义呢?或者分析网页上的图像,类似的比赛已经有很多了,成功了又能带来什么不同呢?
截至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想法,我设想的是:让机器人自动种植农作物,或是记录农作物数据,从而测试不同植物品种适应气候的方式。现在这些工作大多是由相关专业的学生手动完成的,成本很高。我们是否可以设置一个监控农作物的挑战?这能够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甚至可能挽救数十亿人的生命,这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更好的挑战赛。另一方面,要提供给人们一个像 OpenCV 这样的平台来构建。不仅可以帮助分析成果,而且基于一个通用的平台,可以将竞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不是每个人都在重复基础性的工作,毫无意义。
Eric Wang:您曾表示 OpenCV 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目前 OpenCV 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什么?是否有计划引入新的筹资模式,比如企业赞助或社区捐款?
Gary Bradski:筹资的情况不太理想。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更好,对开源项目的支持更多。在美国,更类似于“自由竞争”,并不在意你的生存状况:如果你失败了,那就太糟糕了;如果你成功了,那很好。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希望能有更多支持。我们现有的赞助方主要是 Google 等公司。相对而言,Facebook 会发布开源项目,但他们没有对开源项目的拨款。
我们正在努力争取政府的资助,比如写提案尝试资助申请,但目前我们只能依靠筹集资金。我们还计划推出一个空间智能平台并对其收费,——不是是完全免费的和开源的,而是便宜和开放的。假设每月只收一美元,应该不会阻碍任何人开发吧?这不会产生巨额收入,但足够维持一个稳定的开发者团队。每年我们都在筹资支付开发者的薪资,目前我们有少数核心开发者,和大量的贡献者。但如果没有付费开发者在核心位置把关,就无法确定什么可以加入或删除,从而对库做出真正的贡献。总之,我希望有更好的支持。
Eric Wang: OpenCV 在向大量用户传授计算机视觉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您如何看待它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领域方面的影响?希望它能进行哪些改进或新功能,以进一步增强其教育价值?
Gary Bradski:OpenCV 的一大收入来源是“OpenCV University”(OpenCV 大学),它的课程内容远不止 OpenCV,侧重于 PyTorch、人工智能、生成网络,以及计算机视觉的大量内容。这些课程每年至少能带来十万美元的收入。当然,课程开发也需要大量投入。
在教育领域,我想设计一个针对 OpenCV 的语言模型,你可以直接与它对话来获取 OpenCV 所有代码库的内容。可以问它“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能推荐一个适用的算子吗?”我希望实现这个功能。
我们即将发布的 OpenCV 5.0 会把所有内容提升到 C++ 标准,即 C++ 17.0。这将进一步优化代码,并提高代码的一致化水平。简而言之,现在我们更专注于嵌入式设备。学生可以用一些零件自己做一些东西,而不需要依赖大型云服务,我觉得这很有趣。
Eric Wang: OpenCV 如何补充或竞争其他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工具和库?
Gary Bradski: 在传统的计算机视觉领域,我认为没有太多竞争对手了。许多竞争者发展得并不持久。不过,现在 PyTorch、TensorFlow 和其他库正在扩展语言、视觉等领域的市场空间。而我们专注于 DNN(深度神经网络)模块,并努力简化、优化推理过程。
我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个只需几行 Python 代码就能完成面部检测或者其他 AI 功能的示例。也试图构建其他成功的 AI 工具,比如空间 AI 工具箱,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框架,实现 3D 场景中的 AI。
Eric Wang:在您开发 OpenCV 和研究计算机视觉的过程中,关于人类或动物视觉学习的方面有哪些让您感到惊讶的地方?
Gary Bradski:一旦深入了解视觉系统,你会发现像果蝇这样的小生物视觉能力令人惊叹。另一个令人惊讶的点是动物的视觉系统差异极大。比如我们给猫看视频,它们的视觉系统反应速度更快,因此视频在它们眼里可能更像是一张张静止的卡片,而不是连贯的画面。
Eric Wang:比如狗是色盲。
Gary Bradski:是的,动物的视觉差异很大。人类的色觉非常丰富,鸟类则更丰富,而大多数动物的色觉较差。而一些虾类,比如螳螂虾,它们的色觉甚至比人类和鸟类还丰富。不同动物的视觉系统适应了它们的环境,比如猫的视觉更适合夜间弱光环境,因此它们对亮色不敏感,但对快速运动的物体非常敏锐。所以,当你给猫看视频,它可能只看到静止的画面,而不是动态的影像。
Eric Wang:将空间智能的研究理念转化为可行的产品,有哪些关键步骤?您是如何解决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呢?
Gary Bradski:这个问题涉及到学术和商业的转化。我确实取得了一些商业上的成功,通常的做法是加速产品应用,增加用户参与,同时保持产品的简洁。OpenCV 发展起来时,市场上已经有其他的图像库了,但它们采用的是复杂的 C++结构,我只想通过简单的函数来完成特定的功能,这样开发出来的工具很简单。Python 在 AI 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不是因为它多优秀,而是因为它容易上手。
商业方面,判断力非常重要。我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是 Lambda Labs,一家处于谷歌、亚马逊等巨头之间的云服务公司,处于行业中游。它已经实现盈利,价值几十亿美元。他的创始人执行力很强,专注于业务,不追求理论和模型,而是关注电容器的成本,把机器保持在低成本范围内。在我看来,务实十分重要。接下来,是要尽快推出一个简易版本观察市场反馈。
解决 AI“灾难性遗忘”的关键:世界模型
Eric Wang:盲人可以通过非视觉方式识别形状,并将触觉转换为对长度和形状的直观理解。虽然这个过程似乎快速且自动,有点类似于丹尼尔·卡尼曼所提出的“系统 1”概念,但实际上它涉及到一整套复杂的自动化过程,盲人理解世界的过程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机器人则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算法整合来构建 3D 模型——这个过程在逻辑性和计算性上表面上反倒类似于“系统 2”。
卡尼曼后来指出,人工智能行业对他的某些心理学概念存在误解:“系统 1”的特点是自动化,但不仅仅是速度,还包含复杂的因果推理。
您认为机器人是否可能发展出一种如人类“系统 1” 一样自动化且具有丰富特征的空间感知能力?
Gary Bradski:我们都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而物质世界正是在感知中运转的。在我看来,目前机器人和人类,或者说或动物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在于人类拥有丰富的世界模型。例如,你在睡梦中身处一个世界,你醒来后,梦并未结束,而你连接了外部的数据源,世界模型正是通过输入并匹配外部感知而形成的。
低等动物的世界模型十分简单,可能只会根据刺激做出一些简单的反应,比如鱼在刺激因素下游来游去。随着大脑复杂度的提升,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能够预测因果的世界模型,获得了对世界稳定的感知。目前,机器人领域还没有搭建起这样的世界模型,甚至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搭建,我认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Eric Wang:您曾讲过,人类通过结构化课程学习,而 AI 依赖随机采样,这会导致 AI 面临“灾难性遗忘”的问题。您认为睡眠和生物学习机制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基于此,您能否详细阐述一下为什么您认为理解生物学习机制,尤其是睡眠的作用,对 AI 发展如此重要?睡眠在缓解灾难性遗忘方面可能起什么具体作用?
Gary Bradski:神经网络存在“灾难性遗忘”的问题,即在训练过程中,所有信息被平均对待。这与人类学习的方式不同。我不会在教你“1+1=2”之后,立刻讲解量子物理或水螅眼睛的生物学结构,对吧?人类学习是以某种基础结构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在这一结构中,人类可以终生学习,而且所有生物都拥有“睡眠”。“睡眠”对生物体来说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在睡眠中,生物是无意识的,无法作出回应、保护自己或逃跑。因此,睡眠在学习和知识结构化中可能具有某种不可避免的基础作用,这在数学上可能是个必然性。
我可以想到一些可能的解释,比如在生物的发育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某些阶段你能学到特定的知识,随后这些知识就变得固定了。例如,如果在某个关键期后你没有看到任何垂直线条,那么以后你将再也无法学习辨识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习需要形成某种基础结构,用来真正地表示知识。生物的知识构建方式是分层的。学习过程是先固定一些基础知识,随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新的层级。我猜测睡眠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清理”外部噪音的角色,从而帮助组织和结构化知识。虽然还没有确凿证据,但所有生物都需要睡眠,这可能是与它在学习中发挥某种重要的作用有关。
Eric Wang:那您认为当前技术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Gary Bradski:在发展 AI 或者世界模型方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大家都还在尝试,如李飞飞的 World Labs 公司,但目前并没有探索出一种合适的路径。
深度神经网络的问题在于它可能引发灾难性遗忘,与其完全相反的是,人类的学习模式是持续的。人类通过建立一个学习体系,系统性学习,首先是学习简单的内容,而后一步步深入复杂的内容。而机器学习更像是把所有知识放在一个桶里,随机抽取。
在训练一个模型时,如果直接增加新的学习,就会对原有的数据造成破坏。因此,如果要添加新的内容,就必须重新将所有知识放回去,并重新进行训练,训练费用十分昂贵。世界在不断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加入,一切都会发生改变,持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是搭建世界模型的必要条件。如果无法实现持续学习,就无法真正构建世界模型。总而言之,灾难性遗忘和持续学习是尚未解决的两大挑战。
Eric Wang:您能具体描述一下 WHAT-WHERE-WHY 系统吗?它似乎与李飞飞的模型有些不同。
Gary Bradski:李飞飞主要是想构建一个“世界模型”。在人类或大多数哺乳动物中,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是什么”和“在哪里”的神经回路,知道房间里有“人”和“椅子”等事物,同时也知道它们的位置。这两个渠道在晚期才会融合,而不是同时学习的。
我的方法相对简单:将 AI 模型与 3D 系统结合,让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不仅能识别“是什么”,还能判断“在哪里”。比如可以识别出“这里有两个人,一个在那里,另一个在那里”。此外,人类还会建模世界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即“世界的物理法则”。所以不仅仅是“是什么”和“在哪里”,还会有“为什么”的系统,比如我们知道物体不会悬空,会受到重力影响。这些都属于“世界模型”的一部分,但我不清楚这种模型在生物学上具体是如何形成的。
Eric Wang:如果想设计一种更接近生物学习机制的 AI 系统,应该从哪里开始?
Gary Bradski:这很难。现阶段的成功模式是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微调。重构一个全新的系统失败的风险很高,需要敢于尝试的研究者。我认为可以尝试构建“世界模型”,最简单的模型是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如果一个模型可以实现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让机器人在探索环境的同时适应环境中的变化,遇到移动的物体时作出相应变化,实现不断的学习。生物在遇到“预期外”的情况时才会学习,比如走路时遇到一个坑,我们如果不避开,就可能踩空,甚至扭伤脚踝。如果一切不发生变化,就可能学不到新的内容。
与此不同的是,当前深度神经网络是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仅仅依靠这种学习机制是不够的,类似睡眠的“清理”过程也十分重要。
狂热兴趣+广阔视野=洞见 AI 机遇
Eric Wang:不止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专家,也是业内的资深人物,在您看来,在整合生物启发的学习机制方面,还有哪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值得投入?
Gary Bradski:我不确定是否有人把“灾难性遗忘”作为一个根本问题在研究。杨立坤非常重视“世界模型”,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将不同的感知模式整合成一个整体。他提出了一个基于能量的模型,设想在高层次上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标量值,从而实现视觉和听觉等感知模式的交流——我觉得这个方向很有潜力。
还有一些更冷门的方向,如研究人员在研究不同的学习机制。我的朋友 Rodriguez 正在思考如何实现 Hebb 学习。目前我们大多采用梯度学习,但 Hebb 学习基于关联学习,可能更符合生物学的原理。这类探索虽然未必成功,但一旦成功,往往会引发一场革命。许多研究者都是自我驱动的狂热分子,虽然大多数都会失败,但偶尔会有人成功,从而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
Eric Wang:您在 AI 技术开发方面经验丰富,关于在公共空间部署 AI 驱动机器人,您怎么看待它的伦理影响?我们如何确保这些系统被负责任地使用并且公众信任得以保持?
Gary Bradski: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如何确保它们不会出现危险情况?如果车企不受处罚,可能就不在意安全投入,这是不道德的。隐私问题也是个挑战。在美国,一些系统需要法规许可,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法律诉讼来管理,很多公司会因为害怕法律风险而更加谨慎。
我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记录每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行中遇到的异常情况。然后,每次更新软件时,车企必须在模拟环境中经过所有已知和新记录的情境测试,确保在一百万英里内无事故才能在真实环境中部署新软件。虽然每个公司都希望独占数据以保持竞争优势,但从安全角度出发,所有数据应集中管理,确保所有车辆都符合这个安全标准。
Eric Wang:您最为骄傲的成就有哪些?为什么它们对您具有特别的意义?
Gary Bradski:有些成就是意外发生的,比如 Sebastian Thrun 曾经来找我,说他要参加 DARPA 比赛,问我是否愿意加入他的团队。我答应了,结果我们赢了。这项挑战的第一年失败了,而 Stanley 团队在 2005 年第二次参加时取得了胜利。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Sebastian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者。
我选择加入 Sebastian 的团队是因为相比 CMU 的 Red Whittaker 这种强硬的“命令控制”式领导,前者的领导风格更自由。例如,他会说“我会通宵写代码,你们也应该做到”,是一种更轻松的、激励人自我加压的风格,而不是直接命令。这种方式让我觉得是不依靠强势的指挥,更“温和”的团队也可以获胜。最终我们取得了冠军,我们的车辆现在被陈列在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博物馆中。我去博物馆参观时还为机器人讲解,吸引了一大批人围观。
当然,OpenCV 对我来说也是一项重大成就。很少有事物能像它一样完全实现当初的设想,我当时想要加速整个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一个通用的平台,而它确实做到了。创业方面,我还开启了一些医疗领域的项目、Lambda Labs 以及现在的太空和农业机器人领域的项目,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方向。
Eric Wang:对于进入 AI 和机器人领域的年轻专业人士来说,请给出一些建议呢?
Gary Bradski:很多人会说你需要“建立人脉”,甚至教你如何建立人脉。但对我而言,建立人脉是因为我对很多事物本身感兴趣,我会去问别人“这是怎么运作的?”“你是如何实现的?”。好奇心驱动实际帮助了我很多。遇到问题时,我会想到,我认识某个人或许可以帮忙。所以,我会建议保持广泛的人脉,不过也不排除有人喜欢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我很享受交流的过程,即使是完全不相关的领域,比如去考古遗址时,我也会出于兴趣去问各种问题。
此外,不要总是跟风,退一步,保持更广阔的视野。比如现在大家都说要学习 LLM,我会觉得也许你应该更基础地去思考一些问题,甚至做一些可能有风险但更具革命性的事情。我倾向于选择高风险,因为我不害怕失败。我总是相信自己会有出路,毕竟我懂一些技术,就算被解雇,也总能找到新的事情去做。就算这条路不通,换个方向也总有机会。甚至在旅行中,比如我们没有查清火车票是去哪的,我太太会问我们要怎么办,我会说,“不知道啊,可能有人会告诉我们吧,不然就只能被困在车站然后再想办法解决。”
Eric Wang:感谢您提供的这些宝贵建议,也感谢今天的交流。感谢所有观看的开发者们,以上就是本期 Open AGI Forum 的全部内容。下次再见!
本期 Open AGI Forum 视频内容下期放送,敬请期待~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GOSIM2023/article/details/143798871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