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
局域网概述
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优点: 能方便地共享昂贵的外部设备、主机以及软件、数据。从一个站点可访问全网。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
媒体共享技术:
- 静态划分信道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 随机接入 受控接入 ,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传统以太网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 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 IEEE 的 802.3 标准。 DIX Ethernet V2 标准与 IEEE 的 802.3 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可以将 802.3 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 严格说来,“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 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局域网
-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 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CSMA/CD 协议
最初的以太网是将许多计算机都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样的连接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因为总线上没有有源器件。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
传统以太网可使用的传输媒体有四种:
铜缆(粗缆或细缆)
铜线(双绞线)
光缆
这样,以太网就有四种不同的物理层。
网卡
网卡的作用
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
网卡的重要功能: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网卡的功能
-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 发送时将上一层交下来的数据加上首部和尾部,成为以太网的帧。接收时将以太网的帧剥去首部和尾部,然后送交上一层。
- 链路管理 主要是 CSMA/CD 协议的实现。
- 编码与译码 即曼彻斯特编码与译码。
以太网的 MAC 层
MAC 层的硬件地址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
802 标准所说的“地址”严格地讲应当是每一个站的“名字”或标识符。 但鉴于大家都早已习惯了将这种 48 bit 的“名字”称为“地址”。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 : DIX Ethernet V2 标准 IEEE 的 802.3 标准 最常用的 MAC 帧是以太网 V2 的格式。
网卡上的硬件地址
网卡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 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 帧中的 MAC 地址.
- 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 否则就将此帧丢弃,不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 “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
扩展的局域网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
用多个集线器可连成更大的局域网
优点
-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
- 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缺点
- 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
- 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端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 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端口
网桥的内部结构:
网桥的优点:
- 过滤通信量。
- 扩大了物理范围。
- 提高了可靠性。
-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 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网桥的缺点:
- 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 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 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网桥和集线器的比较
-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
- 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若在发送过程中出现碰撞,就必须停止发送和进行退避。 在这一点上网桥的接口很像一个网卡。但网桥却没有网卡。
- 由于网桥没有网卡,因此网桥并不改变它转发的帧的源地址。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cf_808/article/details/140593957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