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学堂】 2023年第二学期 刑法学(总论)(直播课) 作业
【青书学堂】 2023年第二学期 刑法学(总论)(直播课) 作业
为了方便日后复习,青书学堂成人大专试题整理。
若有未整理的课程,请私信我补充,欢迎爱学习的同学们收藏+点赞+关注!文章内容仅限学习使用!!!
第1题 单选题 刑法是研究( )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
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答案:D
第2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 )。
A:组成
B:结构
C:组成和结构
D:总则和分则
答案:C
第3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 )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
答案:D
第4题 单选题 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答案:C
第5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
A:资敌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间谍罪
D:投敌叛变罪
答案:C
第6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 )。
A:判处死刑
B:并处剥夺政治权利
C:并处罚金
D:并处驱逐出境
答案:B
第7题 单选题 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 )。
A:外国人
B:中国公民
C: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答案:B
第8题 单选题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
A:只能是直接故意
B:只能是故意
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D:只能是过失
答案:B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伪证罪的有( )。
A:法院书记员因疏忽,漏记了案件重要事实
B:辩护人伪造证据
C:侦查人员引诱犯罪嫌疑人做虚假供述
D:鉴定人故意做虚假鉴定
答案:D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的是( )。
A:脱逃罪
B:组织越狱罪
C:暴动越狱罪
D:破坏监管秩序罪
答案:D
第11题 单选题 以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为构成妨害公务罪的要件的行为是( )。
A: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B: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
C: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D: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行为
答案:D
第12题 单选题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 )。
A:构成伪证罪的共犯
B: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C:构成辩护人伪造证据罪
D:构成妨害作证罪
答案:C
第13题 单选题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致其重伤的,构成( )。
A:破坏监管秩序罪
B: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罪
C:故意伤害罪
D:妨害公务罪
答案:C
第14题 单选题 妨害公务罪的主观方面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失
D:故意或者过失
答案:A
第15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
A:适用我国刑法
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答案:A
第16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
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B
第17题 单选题 美国公民从日本劫持新加坡的民用客机飞到泰国后逃至我国境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中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 )。
A:保护管辖权
B:普遍管辖权
C:属地管辖权
D:属人管辖权
答案:B
第18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答案:D
第19题 单选题 我国刑事法律的生效时间( )。
A:从刑法批准之日起施行
B:从刑法通过之日起施行
C: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
D:从刑法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
答案:C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答案:D
第21题 单选题 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D
第22题 单选题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答案:C
第23题 单选题 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D
第24题 单选题 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答案:B
第25题 单选题 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
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
答案:C
第26题 单选题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时,我国有限制地对其行使管辖权,所根据的原则是(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原则
答案:D
第27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答案:C
第28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策略
答案:C
第29题 单选题 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而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 )
A:属于故意犯罪
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C
第30题 单选题 铁路扳岔工不按时扳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D: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答案:D
第31题 单选题 犯罪行为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形式,即(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明知行为与不明知行为
答案:C
第32题 单选题 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是( )
A: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
B:行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
C: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而不履行该职务
D: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义务,以致发生某种危害结果
答案:D
第33题 单选题 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 )
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
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答案:D
第34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行为属于危害行为( )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人在身体完全受到强制下的行为
D:人在精神受到一定强制时实施的行为
答案:D
第35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刑事责任,( )
A: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B: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D:视同正常人犯罪,并无特别的刑事责任规定
答案:D
第36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答案:C
第37题 单选题 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下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问,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意外事件
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答案:C
第38题 单选题 司机某甲,平日酒量为白酒一斤。某日,甲喝了半斤白酒,自认为没事,就驾车出去办事,途中因头晕刹车不及,将一行人撞死。对某甲主观方面认定正确的是( )
A:某甲明知自己饮酒,还要驾车,其主观上对于交通肇事结果是犯罪故意
B:某甲没有超过他平时的酒量,对于交通肇事在主观上是意外事件
C:某甲明知自己饮酒,但认为没事,在主观方面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D:某甲自认酒量大,应该没事,结果驾车肇事,在主观方面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D
第39题 单选题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C
第40题 单选题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 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B
第41题 单选题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 )决定的。
A:执政党的性质
B:政体
C:国家的阶级本质
D:国体
答案:C
第42题 单选题 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D
第43题 单选题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
A:前段的例外
B:前段的递进
C:对前段的补充
D:对前段的限制
答案:D
第44题 单选题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B
第45题 单选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答案:C
第46题 单选题 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法兰克福的航班上与我国公民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当( )。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
C:由日本有关方面处理
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
第47题 单选题 对于下列行为,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有( )。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的
B:某省教育厅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的
C:某军人在国外泄漏国家军事秘密
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
答案:D
第48题 单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答案:C
第49题 单选题 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可以( )处罚。
A:从轻
B:免除
C:减轻
D:免除或者减轻
答案:D
第50题 单选题 我国刑事法律的生效时间( )。
A:从刑法批准之日起施行
B:从刑法通过之日起施行
C: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
D:从刑法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
答案:C
第51题 问答题 简述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联系: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参与者。(2分)
区别:
(1) 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2分)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条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条件;(2分)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伤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伤害;(2分)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2分)
第52题 问答题 简述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答案:
(1) 犯罪客观方面为刑法所规定而具有法定性;(2分)
(2) 犯罪客观方面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2分)
(3) 犯罪客观方面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2分)
(4) 犯罪客观方面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核心因素。(2分)
第53题 问答题 简述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1)联系: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于犯罪故意的范畴。在认识因素上,两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4分)
(2)区别: ①从认识因素上:而这对行为导致的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间接故意只能是可能发生;②从意志因素上:而这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③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不相同。(6分)
第54题 问答题 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答案:
(1)相同点: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4分)
(2)不同点:①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间接故意的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产生错误,主客观一致。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对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客观事实产生了错误的认识。②在意志因素方面,间接故意的行为人不排斥和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排斥和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并相信能够避免发生。(6分)
第55题 问答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
答案:
答:(1)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4)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5)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6)对于累犯,不得适用假释。
为了方便日后复习,青书学堂成人大专试题整理。
若有未整理的课程,请私信我补充,欢迎爱学习的同学们收藏+点赞+关注!文章内容仅限学习使用!!!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40602449/article/details/135463933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