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内容网 自学内容网

创新视角:探索系统产品可用性测试的前沿分类方法与实践应用

一、可用性测试概念

1、什么是可用性?

任何与人可以发生交互的产品都应该是可用的,就一般产品而言,可用性被定义为目标用户可以轻松使用产品来实现特定目标。

ISO9241/11中的定义是:

一个产品可以被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中,有效、高效并且满意得达成特定目标的程度。

人机交互专家 Jakob Nielsen 将可用性框架的定义为:

可学习性:初次接触这个设计时,用户完成基本任务的难易程度? 
效率:用户了解了设计之后,能多快地完成任务? 
可记忆性:当用户一段时间没有使用产品后,是否能轻松地恢复到之前的熟练程度? 
错误:用户犯了多少错误,错误严重程度如何?用户能否从错误中轻易地复原? 
满意度:用户对产品的主观满意度,这个设计让用户感觉如何?

2、什么是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大多用于网站或移动应用的设计评估,其实也可以用于智能硬件的完整体验流程,通常会邀请目标受众群体中的真实用户,在特定场景下通过产品完成典型的任务。

在真实的使用过程中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情况,详细记录并分析用户在使用产品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发现产品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收集定性和定量数据帮助产品改进,并确定目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一般来说,可用性测试就是通过观察用户使用产品完成典型任务,发现产品中存在的效率与满意度相关问题的方法。

在这里我们把专业的设计者也看成特殊的用户,专业设计者分析相关的任务找出可用性问题。

通过可用性测试,可以:

了解真实用户如何与产品进行交互并; 
了解真实用户是否能够完成指定任务; 
了解真实用户完成指定任务需要多久; 
了解真实用户对产品与竞品的满意度; 
确定改进产品可用性问题所需的修改; 
定性分析可用性并查看是否符合目标; 
让设计和开发团队在开发前发现问题。

二、可用性测试方法

产品可用性测试方法分为分析法(偏定性)和实验法(偏定量)。

1、分析法

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凭借公认的专业知识、原则、经验,快速的找到可用性的大部分问题,高效省时。

分析法的特点是:

主观、评价结果是假设的;
时间少、费用少、评价范围广;
设计初期也可以评价。

分析法的缺点是:

它得到只是分析者的假设或观点,在团队意见不一致时,并不能够提出支持自己意见的有力证据。
为了结束争论,就只能通过实验法。

常见的分析法包括但不限于:

2、实验法

分析法的参与者是具备可用性知识的设计师与工程师;而实验法的参与者是目标用户或小白用户。从某种程度而言,分析法和实验法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一般,先通过分析法去排查可用性问题,更正和记录问题,然后在可用性测试阶段通过用户测试的实验法去重点观察验证与发现新问题。

实验法的特点是:

收集真实的用户使用数据。

实验法的缺点是:

时间长、花费大;
评价范围较窄;
为了做评价,必须准备原型。

常见的实验法包括但不限于: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u012347650/article/details/137364918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资源,如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更多内容请关注自学内容网(zxcms.com)!